开个米粉摊儿如何
我在金山的一个朋友,老左,湖南人,在酝酿一段时间后,前年辞了外企高管的工作,去新东方潜修半年,然后在市区某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了家“老赞面馆”,生意不错。
“原来他的理想是开面馆呀。在外企上班,光鲜亮丽,朝九晚五,多好。但是,老左可能更喜欢开门收着钱儿,打烊数着钱儿呢。”我不无嫉妒地暗忖,决定揭揭老左的底。呃,他是个不谙厨艺的家伙。
老左太太曾传出来一个笑话,说是老左学厨三月,决定在家里露一手,烧一个白菜。本来一家三口,一盘白菜就够吃了,但老左发威,将一颗硕大的白菜全烧了,可以装一脸盆有余。
果然有开饭馆的潜质。
老左太太曾伤心道,从此要努力工作来养一个没有收入的小白脸了。这个没有收入的小白脸,自然就是老左。老左在辞去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收入,反而每日在外东逛西逛,让太太疑心,为此还爆发了家庭战争,是冷战,互不理睬。好在老左直面风险,度过难关,终于把面馆开起来了,不知从此以后在家能否“重振夫纲”。
去年,我看到一则悲情新闻,大意是台湾旅游大亨郭正利投资房产失败,破产,曾经身家43亿新台币,在58岁的年纪,沦落到街头卖麻油鸡还债。弟弟自杀,老婆求去,但母亲还在,郭正利向母亲讨教做麻油鸡的秘方,将一个街头摊贩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悲情的是,不待郭正利实现他的梦想,就因病逝世。“人生起起落落,头放低,腰放软,我将再起。”他说过的这句话深深地鼓舞了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努力。
假如我没工作了,我会选择什么谋生呢?开一家小饭店。这是我从小至今的梦想,连名字都想了数个,比如“粉面登场”是其中的一个,主营江西的米粉,兼营上海人爱吃的面条。我甚至设计了菜单,比如牛肉汤粉,墨鱼肉丝粉,大排面,焖肉面。(都是我爱吃的。)我还想过流程一类的设计,是像KFC那样柜台取食呢还是拿个号牌儿在桌上等服务员送来呢。还有“姚氏盖浇”,主营盖浇饭,将自己的姓氏加入,最好是有一两道可以传世的特色菜,颇有点想做百年老店的雄心壮志。
去年,上海新余商会的一些老乡众筹了一家酒店,主打赣菜,发动大家取名字,我将自己很心仪的一个名字“江南西道”,忍痛割爱交了上去。所谓“江南西道”,正是江西的本义,多么雅致,又有地方特色。后来酒店采用了“赣粤情”这个名字,因为饭店的特色是赣菜和粤菜。我听后一声叹息,江西人在上海开饭店却取了“赣粤情”的名字,这是多么滑稽。而且这名字透出江西人太不自信了,非得要沾别家的光来充门面。你见过四川人或者湖南人开饭店扯别家的名号吗?
还好没有用“江南西道”,我可以继续保留这个名字,让它温着我的心,在我的梦想里继续酝酿、发酵。不过,这么雅致的名字显然和快餐类的小馆子不搭,而我又没有实力和想法去开大饭店。嗟乎,徒奈何!
实在不行,我且在深夜的路口,开个米粉摊儿如何?一头温着老酒,一头煮着鸡汤,朋友来,我们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