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这肉解绑了
我小的时候,有时会代表家里去赴村族的婚丧寿之类的宴会。
宴会桌上的菜通常都较丰盛,有一些是平时难得吃到的。对我来说,这是大吃特吃的好机会,众人喝酒我吃菜,我想,桌上的大人是能够理解一个两眼放光筷不离手的小孩子的心情吧。不过,我虽然吃得多,但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餐桌礼仪,这是母亲的教导,虽穷但有气节,不能丢脸。
一般来说,桌上的菜都会光盘,或所剩无几,但有一盘大块的白切肉,肥腻腻的,却没人吃。这可是好菜呀,我很想夹一块吃,但其他人不动,我也不好意动筷。我便想,我要留到最后,等大家都走了,我再夹一块吃。可是,宴毕客散时,大家竟然纷纷拿起筷子去扎两块肉带走,看着我不动,一旁的人就主动帮我扎了两块,一盘大肉转眼就分光了。我当时不解为何会有这样的习俗。后来,我才明白,在那个年代,各家都清贫,难得吃到肉,能赴宴的都是代表,家中其余人是吃不到的,带两块肉回去,算是给其他人解解馋。现今这种习俗式微了。
当我来到金山朱泾,听说有一道闻名遐迩的特色菜叫扎肉时,我立刻就想起了老家的白切大肉,“扎两块带走”。是不是像烧烤摊子上的小扎肉一样要用竹签扎着吃呢?我很好奇。
直至看到了真正的扎肉,我不禁哑然失笑。这哪是用筷子去扎肉,而是用稻草捆扎起来烧好的红烧肉,只不过比红烧肉个大,和东坡肉类似,味道也差不多。在吃的时候,要用剪刀剪开稻草再抽去方能食用,有点小麻烦。但据说,这样的烧制方法,能让肉形保持不散,有型,味道也更香浓肥腴。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方便拎着走,这总算是和家乡的“扎两块带走”的白切肉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食物捆扎起来烧制,最常见的有粽子、大闸蟹,是一种大众的烹饪方式。但将五花肉也捆扎起来烹饪,却很小众,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目前仅在金山周边江浙一带能吃到这种敦厚扎实的扎肉,烧制方法或略有差异,但一口下去,都会有着浓浓的口腹满足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浙江的嘉兴看到一种“超级”扎肉,个头足足有朱泾扎肉的七八个大。这道扎肉作为宴会的压轴菜,要由桌上有身份的人来开刀,剪了稻草,再分食与众人。这倒是挺有仪式感的。
有人戏称扎肉是“贵妃肉”,大概是取其丰腴之味的形象吧。可想想一个被五花大绑着的“浓油赤酱”的大块头的“贵妃”在等着你去临幸,不由得又有点好笑。不过,对于无肉不欢者来说,面对此尤物,恐怕心中都会迫不及待地喊一声:快把这肉解绑了。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