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001A1prwgy6PmjNszs529&690
人间有味是清欢
沿健康路一路向北,到底,是一片黄浦江源头生态林——秀州村滨江林。我徒步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地方,惊喜了许久。林中种植了大片的水杉、香樟、桉树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常绿和落叶树木。正值隆冬,林中虽是一片冬色,却并不萧瑟,反有冬色斑斓之感。行走在树林里,四处一片静谧,假如静心聆听,林中处处都有小鸟的鸣叫,一声接着一声,仿若一场小鸟音乐会正在举行,令人不由得便雀跃起来。许久没有下雨了,树林里的灌溉渠都已干涸,仿佛另一条堆满落叶的小路,松软软的,踩上去便陷下去,咯吱作响。而通连着泖港河的小溪,仍有清浅溪水,有人在垂钓,阳光懒洋洋地照着树梢、溪水和漾着波光的石桥,日子,乍然间便清静闲适了。
小溪两岸,沟渠两边,不时能见到小丛的蒲公英、荠菜和嫩艾草。或许是干旱了许久的缘故,荠菜长得并不鲜嫩,绿叶间夹杂了不少枯叶,但枯叶中也迸发出不屈的绿意。我们来挖荠菜吧,我吆喝了一声,孩子们便欢呼雀跃起来,仿佛挖野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取出剪刀和塑料袋,一边教孩子们辨认荠菜,一边跟他们讲起我小时候挖野菜的故事。
我的孩提时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时的江南乡村虽不富但也不很穷,算是清贫吧,而我也没有吃什么苦头,就这么平淡欢乐地长大。挖野菜的故事平淡无奇,不外乎就是一帮小孩子挎了篮筐去田野里打猪草,一边玩一边挖野菜,到了日暮时还没装满筐,便赶紧扯几把野草充数。我一直以为荠菜一类的野菜是给猪吃的,后来离家上学后,我才知道荠菜原来可以是一道风味野菜。于是,在一个寒假,我特意很郑重地去挖了一些肥嫩的荠菜让母亲炒了吃,母亲却说,不过是野草,有什么好吃的。以前缺粮少米的时候,吃这种野菜当饭,吃得太多了,现在一看到就难受。我跟孩子们讲这些,他们都睁大了眼,懵懂的样子,好像不能理解不能想象那样的生活是怎样的。我觉得荠菜好吃,母亲却不喜,而孩子们却不知什么是野菜,这恐怕是三代人的生活观吧。
挖了大半袋的荠菜回家,择洗荠菜的过程有些麻烦,须十足的耐心。将荠菜的老黄枯叶摘除后,在水中洗净,开水中焯过,切成小段,凉拌了吃,爽口、甘甜,别有一番滋味,要胜过人工培植的荠菜许多。
吃着荠菜,想着如今的小镇生活,这样的平淡静好,有着这样有滋味的野菜,清淡的欢愉,淡淡的欢喜,不由让人想起苏轼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