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半是传记,一半是游记——读孟非的《随遇而安》

(2014-11-14 19:24:11)
标签:

书评

孟非

随遇而安

分类: 阅读-笔记

http://s1/mw690/001A1prwgy6NBN7mjU440&690

一半是传记,一半是游记——读孟非的《随遇而安》

 

  看《非诚勿扰》中的孟非,觉得他睿智儒雅、幽默风趣而又低调平实,接地气,被嘉宾和观众们亲切地称为“孟爷爷”。看媒体采访报道中的孟非,惊讶于他的工作经历之曲折、人生经历之丰富:高考落榜,南下深圳当搬运工、回南京在印刷厂当工人、干过送水工、当过保安,直至在江苏电视台当临时工,一步步成长为红遍大江南北的知名主持人,被大众惊呼为传奇的“励志哥”。

  孟非的新书《随遇而安》被出版社标榜为“人生回顾”的自传。我以为会像大多数名人自传一样,孟非只写了回望自己的成长生涯、梳理人生脉络的文字。然则,读过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称不上是传记,只能说是双拼——前半部是传记,后半部则是游记。令人遗憾的是中间还插了两篇别人写孟非与《非诚勿扰》的评论,有凑字数之嫌。至于书名,孟非在“序言”中说自己的性格平淡,随遇而安,《随遇而安》大致来源于此。

  许多观众读者会艳羡孟非的功成名就,钦慕他的才华与人格魅力。然而,在《随遇而安》中,我们读到的,却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孩子的成长经历:小时候孟非的父母在异地,孟非在重庆由姥姥养大,因顽皮常挨打罚站。12岁搬到南京。读初中时严重偏科,语文一枝独秀,数理化三科加起来总分不到100,且毁誉参半。例如在校门口贴着他作文比赛获奖的喜报,同时并排又贴着他犯事的通报批评。读高中时孟非想报文科,但年级长不喜欢他,不让他进文科班,所以孟非无奈转学到另外一个中学,有点自暴自弃,开始抽烟,他觉得自己变坏了,因为抽烟是坏孩子的标志。高考自然是名落孙山,语文成绩是120分(满分),别的一塌糊涂。然后,就是跑深圳打工,当搬运工。回南京印报纸,手指工伤差点被毁,与厂长起冲突,愤然辞职。没有工作,被母亲逼着去电视台当临时工,扛摄像机,慢慢地学会了摄像、剪辑,然后跟着一个剧组去新疆拍摄,回来后成为有了正规编制的记者,再后来当了编导、制片人、主持成名作《南京零距离》,直至当上了《非诚勿扰》的主持人,不曾想,就这么火遍全国了。

  假如读者想从《随遇而安》中得到什么启迪的话,恐怕也就是“随遇而安”四字。从孟非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孟非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领导安排,他被动接受,要做的,只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并非是随波逐流,而是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然而,这并非是没有追求,而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孟非能够成功,有他独有的特质——肯干、能侃、文笔好。我想,有心者、相似境况者,可以复制孟非的成功,随遇而安,脚踏实地,努力上进,必有所成。

  书中的后半段,算不上是成长历程,而是在国内外的拍摄经历或游记,如帕米尔遇险、以色列做SPA之类,虽然也算是孟非的人生经历,但不属于人生回顾或传记,个人觉得可以另外结集出版,就像闾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一样,不杂拼,如此布局更合理,书更纯粹。

    孟非说自己在生活中很淡,然而,很多人眼中的孟非是诙谐幽默的,如教授刘红军在评论他的《非诚勿扰》时就这样写道:“我一直认为,孟非诙谐幽默的本事是天生的,至少在他成名前多年就已经展露无遗。如果你穿越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江苏电视台二套,推开一个办公室的门,看到一小堆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哈喇子直流地听着一个人白话,一般来说,那人一定是孟非:只见他衣着光鲜,打扮得一丝不苟,头上或是戴着一顶棒球帽,或是干脆露着亮堂堂的脑壳,正用纯正的南京话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自创的段子(很多都是他自己的经历)……”《别人看非诚勿扰》

  刘红军写孟非在电视台讲段子的故事,我很信,因为,我曾经也在一家小电视台当过临时工(也是跟着老摄像,帮老摄像杠机子,举话筒打光之类)。当时,有一位姓段的新闻主播,特别会讲段子,每到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我们一干年轻小伙都会聚到他的办公室听他讲段子,也是那样的绘声绘色,唾沫横飞,而我等都听得津津有味。

  谈谈孟非的文字。第一章《乡愁》展现了孟非的文字功底,文字有文艺的范,开篇即很感性,像文人写出来的东西。从第二章起,孟非的文字功底仍在,但风格改变,像是不同时期所写。例如每一章都列小标题,如此虽然思路清晰,但怎么读,都有新闻人写报道或时评的范儿。又如文字越来越寡淡、平实,读之有如作者就坐在你面前,同你聊他的事儿的感觉——文字太口语化了。文中偶有幽默或好词,但少如流星乍现,大多时候是平淡的。

  文字过于平淡,是许多读者的感受,也是作者的自评:”这是一本寡淡如我的书。如果有人肯读完它并由衷地认为很有意思,我只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有一位读者如是说:“作为一个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文笔不错的人,把书写得这么平淡,我甚至觉得这是孟非故意和大家开的玩笑。”我有同感。作为一个名主持,孟非很忙,没有太多时间来雕琢文字,谋篇布局,假如他能好好写的话,以他的文笔和经历,《随遇而安》能更上一层楼。

  也有可能,是我们对孟非要求太高了,毕竟,他的事业是主持,出书,仅仅是玩票。不过,文字仅是表相,读者都能感悟到文字中所蕴含的,孟非的平白朴实不骄不浮的实质内涵——随遇而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Jourdan Miller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