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1A1prwgy6GrYAFU1Q8a&690
1月29日
7
蔡澜先生曾说,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去逛当地的菜市场,他如是说,也如是做。那么,如要了解海南的历史文化,最佳的方式则莫过于去五公祠和博物馆走走了。
所谓的五公祠,供奉的是唐朝的李德裕和宋代的李纲、赵鼎、李光和胡铨,这五位历史名人,曾官至宰相学士,但又都被贬海南,李德裕就曾留诗一首抒情:“一去一万里,千至千不返。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海南远在“天涯海角”,历史文化的一个最显著的标签即是贬官文化,在民间流传着各式的贬官野史话本传奇。比如一位陪伴我们三天的李姓导游,就曾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位元代太子在被贬海南后,在东山岭得遇仙家高人指点,在海南的定安蛰伏三年东山再起,成为皇帝元文宗。导游笑说,不得志的人,在东山岭烧三柱东山再起香,说不定又能“封王拜候”了。又说当代天朝某位,中国各地视察走遍,唯独不去海南,故而,许多官场人士哪怕去了海南,也不去天涯海角,那可是流放之地啊,忌讳。迷信如此,官场沿而古今。
如今的海南炙手可热,世人趋之若鹜,但在古代,明中以前,海南被称为“蛮荒之地”,如苏东坡在被贬海南后就曾写过“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明代有史记载,在唐以前,海南没有学校,岛民不知孔孟为何许人。而到了明朝,则文化灿烂,举人进士繁多,几可与中原江南望郡相较。而流贬海南,自隋朝海南被收复起,自明中而止,流贬海南者多有高官学士,他们为海南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兴办学堂,传播教育,由此海南文化渐渐光彩焕然。
了解了这些,我们不难想见,贬官对海南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卓尔的贡献,被贬者固然心情难受,但对海南人来说,不啻为福气。正如五公祠里一副楹联所书:“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故而,自宋代起,当地人为五公修祠感恩纪念,故有五公祠,并另单列苏公祠,以奉苏东坡。
走进五公祠,但见亭台楼阁林立,古木参天,花草艳丽,既有肃穆庄严之气,又有热带风情之景。阳光照到海南第一楼上,光影在浮粟泉中荡漾,皆是海南历史的缩影。碑刻上的瘦金体,海瑞的一笔寿字,都是海南文化的精彩伏笔。
而今都揭开了,便是一朝盛世,在你我眼前。
--海南九日札记.五公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