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情感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话题 |
科学育儿底层思维
经常看到开学前很多家长在转发一些“如何让孩子在开学前收心”的文章,甚至还有些培训机构推出了收心的课外班,看到这种消息觉得不可思议。
我认为根本不需要收心,没啥意义。一个正常的孩子,经过漫长的假期,他早就想开学了。想去见到新、旧同学,想要去分享假期趣闻。对有的孩子而言,不管收心与否,他都不想开学。比如:学习困难的,受挫的,生命价值感低的,还有遭遇人际交往压力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呆不住,因为他们一旦回到学校就感觉很有压力、很痛苦、难受,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想开学。
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一周以后,大家就再也不去聊假期里的事了,所有的兴奋、晚睡晚起、假期综合症等都全部调整过来了。因为孩子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孩子是智慧人,不是机器人。智慧人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来适应环境。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收心,他们否认孩子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智慧。他们觉得要让孩子去做点什么,才会安心。实际上这种家长对自己不自信,还有些受培训机构的蛊惑,这些机构会证明你的孩子很无能,然后你也这么认为,最后孩子迟早真的会变笨。为何有的老师总想让孩子收心?
其实在这个社会,每一个角色,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老师有老师的需求,家长和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需求。老师让孩子收心是想让他们尽快专注学习,希望课堂纪律不受假期综合症的影响,否则课堂难以管理,老师容忍不了孩子在课堂交流假期发生的事。
我认为优秀的老师应该相信孩子迟早会专注课堂学习,甚至专门召开主题班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分享交流假期难忘的所见所闻,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他的生命价值,不同孩子分享的内容不同,还可提升孩子的认知,仿佛多了另外一种假期经历,这种做法很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