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材生的生死理由看我们该如何养育孩子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话题 |
事件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365c80102e7hg.html
一、死的理由
1、开始得病
2、高考
3、休学
4、退学
5、高中的乐悲参半
6、没有追喜欢的女孩
解析一下第1个死的理由。生病,精神抑郁症,肯定会厌世。一般来说,对于农村的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应该会比城市的孩子少一些。毕竟,父母的期待不会特别高,被限制的自由也不会特别多。但是他的确是患上了这个病,原因可能只有一个,就是这个孩子爱拿第一,喜欢较真。
支撑孩子长大的唯一动机,可能就是拿第一。要知道拿第一有多么难,因为不仅仅是你在努力,别人也在不断的追逐。所以,他为了稳拿第一所付出的代价肯定会比常人大,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孩子很温顺,之前的总体表现完全是我们家长眼里的好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勇争第一,性格温顺,不容易叛逆。这种在他人眼里的好孩子标签,也让王硕没有选择,必须成为大家眼里的好孩子,否则就失去了自我。
由此可见,让孩子拿第一,或者说,让孩子拿100分,将会比拿90分付出的压力增加无数倍,而100分和90分的区别只是字面不一样,孩子的智商和能力并无任何差别。《春秋》里面有一句话:行百里半九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从90到100,至少需要多付出一倍的代价。有很多人喜欢拿这句话去励志,但是话说回来,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励志?在什么状态需要励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苦读书,读苦书的说法,与真正的人性发展相去甚远。
让孩子拿100分还是90分,有时候不是取决于孩子,而取决于父母的期待和态度。我不敢轻易说是王硕的父母的期待导致孩子如此,至少,孩子争强好胜,不见得就能走到终点,赢得长跑,这个道理家长一定要懂。
第2个理由是高考。这个恐怕是导致无数孩子跳楼的原因。当然,也不能全怪高考,那也有人高高兴兴走近考场,快快乐乐上完大学的。由此可见,高考这个东西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如果你承受能力低,都已经精神抑郁了,还高考什么呀,人的垮掉了,还追逐这些东西,原本就是浮云。所以,父母请明鉴,什么时候就唱什么山歌,不要把全国人民统一的独木桥摆在所有的孩子前面,而不考虑孩子是否有勇气走过去。
第3、4理由是同一个理由,就是失去了自我,彻底否定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对于很多皮厚的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备受父母、老师的打击,早早就关上了心扉,所以此后的任何打击对他们来说,都不存在。所以,要想让他们变好,很难,因为他们听不进去。要让他们轻生,没有必要,他们早就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自己,没有这个期待,就没有这个绝望。而一个从不放弃攀越高峰的人,如果在快到顶峰之时,发现自己已经再无可能,面临的选择就是成仁还是接受失败的问题。
从王硕此前的性格来说,接受失败几无可能。所以,我认为,有时候没心没肺的人,确是人类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第5个理由,乐悲参半。其实,对所有人来说,生活何尝不是乐悲参半?悲,有所失,乐,有所获,胜败本是兵家常事。但是,当一个人把失败看得比成功大,那么他必然会失去成长动机。既然明天还是这个明天,既然明天的生活和今天没有任何变化,无需期待,何必活到明天?所以,保持积极的心态,让孩子每天都能够期待一个明天,即便是明天有好吃的东西,明天可以看见美女,如此不堪的理由都是成长的动机啊!
第6个理由,没有追喜欢的女孩。青春少年困惑多,远见也没有,很难有动机生存下去。上天给了他们一种机会,就是荷尔蒙这个东西,让他们多少有一些幻想和期待。虽然这是本能,但是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这个国度,有多少青少年的本能还能称之为本能?青少年的本能无不是被父母、学校、社会的高压给打击回去了,心理重新回到童年时代,不相信自己的青少年本能是正当的。
没有勇气去争取理所当然的生活,所有机会被抹杀之时,剩下的当然是绝望。
二、活的理由
1、如燕
2、NBA
3、girls
4、海南
5、影视
6、综艺
7、语言类节目
再来看看活着的动机。活着的动机很多很多,有如燕(暗恋的女孩?),有NBA,有美少女,有各种有趣的节目。但是,这些东西都无法战胜内心的恐惧,可见,他之所惧的东西对他生命的杀伤力有多大。
他还是把这些在我们家长看来,在成人看来都不是正途的东西看得那么重要,可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构成我们成长的要素。这还是在证明:成长动机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小期待,何必活在世上?
比如,我母亲经常劝慰我父亲,不要抽烟,不要喝酒。我父亲总会回答,抽烟的确可以戒掉,但是,每天二两酒,不喝,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当然我父亲的境界不高,无法通过帮助他人,搞慈善,做学术搞权谋来获得证明自己仍然健在,还有价值的感受。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不能小看这些成长的动机。
这些小快乐,小满足,有时候支撑我们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所以,我千呼万唤,经常在博文中谈及成长的动机有多么重要,让孩子学会玩扑克,和孩子一起大富翁,搞好家庭关系,让孩子学一个乐器,尊重孩子自我的一些并不危险的选择,是多么多么重要。在关键时刻,甚至网瘾、早恋都很重要,都不能禁止,如同你不能禁止幼儿在害怕的时候去吃手一样。当他们眼前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要给他们一条唯一可行的选择,无论是否与你的价值观相符合。
父母不明白,是因为他们做父母之前没有上岗学习。老师不理解,是因为有更优秀的孩子可做比较,社会不支持是因为我们都已经疯狂了。谁能救这个孩子?必死无疑。
昨天晚上,我跟我儿子用IPAD看搞笑视频,看得他前仰后翻。后给他读科普报里面的一个小笑话,也是快乐无极限。这,我觉得远比教他识字更重要一些。你没有心理铺垫,没有觉得这个世界上有趣的事情比你遇到的痛苦更多,活着有什么意义?
后一篇:我的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