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青少年自杀率最高,怎么办?
(2012-03-12 13:30:04)
标签:
转载 |
小荷兴趣广泛:阅读、唱歌、跳舞、钢琴……每一样都是她的favorite。最有趣的是,她想参加全球举行的Master Chef(特级厨师)比赛!她喜爱做饭,每次来姥姥家,都要带着菜谱、佐料、量杯等,给姥姥和姥爷一顿犒劳。也许小荷不一定如姥姥经常鼓励的“一定能成为著名歌星”,但小荷一生定将是充实的乐观的,而且必定干一行爱一行。
但是,并非所有新西兰孩子都这么欢乐和幸运,高达14、8%的男孩在不满20岁之前自杀,全球比例最高。这是怎么回事?
新西兰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住房普遍宽敞,几乎人人有自己的卧室。而且,生活舒适的新西兰人很易造成懒惰。懒惰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有必要由家长帮助克服。
洋人家庭养孩子是为了爱的满足。爱当然重要,对孩子的命运有长远眼光却也必不可少。试想,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多数时间待在自己房间、自娱自乐,也许是清静的、自由的,但却没有身体活动的机会,一旦遇到人世烦恼如疾病、失恋、失业、失去亲人、人际关系不良、因犯错而导致自尊心受损等,空虚和无聊必然悄然而至,郁闷和抑郁则会接踵而来。长期抑郁的结果往往是自杀。
怎么办呢?
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有心事往往喜欢卧床不起、胡思乱想,越想心情越糟糕,最终钻入了牛角尖。倒是起床做顿早餐、干点家务,让身体活动,让血液加速循环,立马会感觉好起来。由此,笔者认为人人从小都要建立爱活动的习惯:爱收拾和清洁住家,爱做饭,爱打理花园。这些事情有个共同特点:永远做不完。饭吃过后又会饿,还要做饭;房子收拾好了还会变脏乱;花园打理好了杂草还会生,树叶还会落,这些事情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动源泉啊。
男性青少年之所以自杀率高,除去他们不如女生那么善于交友、那么善于坦诚倾诉,另一重要原因:男性往往懒得干家务,所以更容易无聊和郁闷。这就给有儿子的家长提出了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坚持教孩子做家务,儿子、女儿一视同仁 —— 做饭、抹桌子、拖地、铺床、洗衣服叠衣服,有条件的还要教他们其它能动手的活动,以保证孩子终生闲不住,不懒惰,不空虚。
这一教育应当在孩子七岁后开始,家长尤其妈妈的态度必须坚决,如果孩子不从,有必要采取严厉措施,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个时段孩子的心态已基本定型,不会因恐惧而形成长远损伤。这个时段习惯的培养最重要。
此外,并非必须都当优秀生、考好大学、有高学历才是成功,君不见英国小青年Oliver James十几岁时爱上烹饪,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终成全球烹饪大师,仅电视露面费既高达7位数,书籍和讲座更不在话下。当时因他“婆婆妈妈”而离他而去的前女友早悔青了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