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里和学校表现截然不同该怎么办?-儿童成长问题咨询
(2011-10-24 23:08:20)
标签:
幼儿园儿童成长问题咨询有益小霸王小绵羊两面性哭闹育儿 |
分类: 育儿相关(幼儿) |
问:
我儿子三岁多了,在家特别爱哭,一点不如意就哇哇大哭不会妥协,大多数时候还会跟我们对抗。在幼儿园,老师说他从不哭,同学打他也能忍着。甚至老师问他问题他也不怎么敢说话,一般都是点头和摇头,和在家里的情况截然不同。我很希望他在家里能够顺从一点,在幼儿园能够勇敢一点,如何才能做到呢?
答:
孩子在家里“敢做敢言”,而在幼儿园却温顺得象一个“小绵羊”,这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亲密和依赖关系。当孩子到幼儿园的时候,会把一部分情感暂时转移到照顾他的老师身上。如果孩子缺少适应能力和安全感,则移情的成分很少,而戒备的心理相对更多一些,所以他们的言行多少都会谨慎一些。这种界限的存在,使孩子在两种场景的表现截然不同。对于老师来说,相处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父母来说,这种关系很难使孩子按既定的方向去发展,对于孩子不恰当的言行来说,父母表现得越强硬,孩子害怕失去这种依赖关系的顾虑越大,他们就要表现出更多的极端行为去控制父母,反而让他们没有精力去思考如何做才能更好,唯一的反应就是恐惧。
具有如此特征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和谐统一。时常波动的情绪,使他们的生活被撕裂成不同的场景,而这些问题总是无法得到解决,内心的冲突不断,性格就越发变得乖张,更加无法处理好各种复杂的情形。那么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首先,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有一致性和连续性。在不同的情形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与态度保持相对一致,才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哭闹来控制父母。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不会产生对自己有益的用处的时候,他们才会学会接纳和面对。
其次,父母的行事风格不能太情绪化。情绪化的行事风格并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对人对事的态度去获取预期的好结果,相反他们所见到的和经历的过程及结果没有一次是有益的,那么他们就不会知道真正有益的方式和好的生活状态值得去学习和追求,那么生活就只能延续当前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生活中要有存在的价值。如果他们总是作为一种附属品存在,在生活中很少与父母进行平等的情感分享和细节交流,生活就只剩下命令和要求,指责和埋怨,很难习得面对不同环境的能力,积淀下来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