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动机很重要,把日子过好一切才皆有可能
(2011-06-08 23:35:11)
标签:
生活动机快乐天性儿童发展杂谈 |
分类: 随笔 |
YY回到老家,状态变得特别好,整天那叫一个快乐,很明显的表现出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风范。现在也总没大没小的不把姑妈当长辈,显然是当成姐们啦。BOb这个家伙也不太例外,老跟我哥们哥们的喊,幸亏他爷爷奶奶不在身边,否则挨批评就在所难免了。
说到这里,我就开始想,为什么小孩子天生就不知道愁的滋味呢?或许他们不知道大人自找的愁滋味,但总会有他们当前的愁吧。比如Bob最近这一段时间,出了维持对恐龙的狂热之外,对植物大战僵尸也充满了无比的热情。可我每天只能让他玩半个小时,那其它时间总应该发发愁吧?可是小孩子们总是那么如此的毫不计较,总能找到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对此,我除了羡慕就只剩下佩服了。
由我观察,小孩子自出生以来,有认知能力以来,就一直很快乐,他们总是忙个不停。这说明什么?说明学习和劳动让人快乐啊。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些快乐慢慢的被大人所包办,从此变得不快乐。可不是吗,他们想洗手绢大人帮忙,他们想扫地大人帮忙,他们想去拿柜子上的东西,大人去帮忙,要不就呵斥他们不让拿。既然不需要他们动手,既然不能自己动手,那以后就不用动手吧,这种积极努力的态度就慢慢消失了,以后打死他们也不愿意干与己无关的事情,甚至与己有关的事情也不愿意干了。
学习也是这么一回事吧。小的时候,孩子们问这问那,摸这摸那,搞这搞那,可有些大人不是不耐烦就是禁止他们乱动,此后他们就不再关注这些事情啦,不愿意关心身边的事情啦。反正就看什么东西的存在都是必然,管它为啥是这个样子呢。
不妙的是,当孩子们产生如此之变化时,当孩子们丧失动手动脑的主动机能时,我们的家长们,我们的老师们,我们的社会规范们,却开始对他们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行动准则和学习水平要求。真正还能继续吸引孩子们的东西却三番五次的被禁止,哪怕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也会视为没有规矩,不讲道德。
我在想,孩子们知道道德是什么吗?规矩对他们来说是痛苦难耐的束缚还是对他们优秀人性的释放?为什么凭什么认为这些东西很重要?他们学习到的东西和看见的东西是一致的吗?在他们丧失了对学习和劳动的本性之后再来对他们要求,拿什么成为可能?
这些东西没有理顺之前,我们对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是多余的,都是不容易实现的,都是虚伪的,都是导致孩子人格分裂的,都是自相矛盾的,都是没有道理的,都是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达成的。
换一个比较清楚一点的思维方式来说吧。我觉得要想孩子好,首先要有一个叫“生活动机”的东西。如果一个孩子什么都被剥夺了,什么都被否定了,你跟孩子谈学习动机,谈目标,可能不可能?前段时间,我很生碎嘴婆的气,当然她也很生我的气。在某些时刻,我一直旋转在“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可笑的问题上走不出来。我感觉很无奈,我没法跟她讲道理,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在这种很绝望的时刻,如果你来跟我讲工作积极性,讲未来宏伟的人生目标,我觉得他妈的统统是扯淡,我只想一件事情:赶紧把碎嘴婆的嘴巴撕碎,我付出天大的代价哪怕是生命都值得。
那段时间,YY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状态。青春期的女孩子,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去完成。比如要跟好朋友浪迹天涯,要跟好朋友天天聊天,要穿的好看一点管它体面不体面。虽说有些事情是可以给她满足的,是无需说什么的,但是如果她发自内在需求的行为受到了家庭、家长、学校、外界的否定,你这个时候跟她讲什么道理都行不通,你跟她讲人生目标啥的都是扯淡。记得那段时间我给她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把信送给加西亚》,
BOb也还不错,这个小伙子看上去生龙活虎,总有说不完的话,玩不玩的游戏,学不完的东西,去不完的地方。当然偶尔也会让他不爽,比如上课总被老师要求坐好不能乱动、想玩的时候被弄去上辅导班、有时候父母会吵架没有人愿意听他讲话……不过这些挫折总还不能动摇他对未来生活,对明天需要干的事情的期待。我能很简单的想到,他肯定很盼望每一天晚上9点早点到来,这样他可以玩半个小时的植物大战僵尸;他肯定盼望周六上午国学课的到来,因为他可以跟爸爸一起骑车穿越小胡同,看到每次都不一样的风景……
由此可以解释,小孩子天生积极,天生乐观,天生快乐,天生热爱劳动和学习,这是成长的需要。如果他们过早体尝人生之艰辛,了解世道之艰难,懂得好歹,懂得功利之道,要么就过早觉醒发愤图强,要么就此沉沦放弃成长。所以,他们看这个世界和我们看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当我们跟他们讲道理,讲价值观,讲未来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听得进去?会不会听得明白?明白虽然也明白一些,但是那只是知识上的明白,而不是心灵上的明白,他们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我们大多数时间的说教基本是耳旁风,这是出于他们成长的需要,出于保护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之需要。什么危机感啊,压力啊,这些玩意他们不需要也不应该知道,他们应该只做他们最想做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否则他们对未来,对明天失去了信心,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世界岂不早就清清平平,没咱什么事情了?
所以,公认的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就是把日子过好,把日子过得精彩,让生活充满动机,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作为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把公司文化搞好,把工作氛围搞好,让大家都彼此渴望第二天的工作时间,那么一切才皆有可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