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生吕布

标签:
特长生武力东汉奇才吕布内蒙古家庭教育三国教育 |
分类: 随笔 |
文:陶勇
吕布是内蒙古包头的人,那个地方外接沙漠,内多草原,风沙袭面,豺狼成群,处于一个半原生的状态。擅长骑射,武力过人,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两个国宝级的人和物放在一起,这个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不容置疑了。
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吕布也不例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既然上天给了他汉末天下第一的武力,文墨自然不会怎么样,仅仅是粗通而已。“吕布匹夫”在文化上没有太多的积淀,说明其出生应该不是世家,父母对其没有太多的培养,完全遵循当地文化风俗而自然发展,最终也让他有机会在武力上发展到极限,成为一个载入史册,千古传唱的英雄。这个武力的特长的培养,理应归功于其家庭对他的自然培养。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吕布的妈妈强烈要求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都要名列前茅,必然会导致他的武力下降,最终成为一个各方面的全才,而不会在任何一个方面有所突出,说不定一生都在内蒙古弯弓射射大雕而就此终身。可见,现在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仅赶不上英才辈出的民国时期,和东汉末年相比都有一些差距。
吕布的特长很突出,这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相对容易取得一些机会。他的第一个伯乐就是他的义父丁原。丁原当初从社会底层干起,一直干到东汉这个公司的大区经理,对于吕布这个奇才非常赏识。一个方面是大家都出身寒门,没有天生的家族背景可以依靠,一个方面,丁原要维持自己的地盘,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吕布这样的奇才。
既然是一个奇才,偏才,考大学找工作肯定没有问题,这事要放在现在,就相当于奥赛冠军被保送。对于吕布这种涉世不深,从小只学特长,情商极低的学生,毕业后到谷歌百度IBM或苹果这些大公司搞技术还行,拿点股票期权。你把他放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他搞不好人际关系,对领导的意图理解不深,又不能在工作中持续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三天两头就跳槽,最后把自己搞死了。
成也是特长,败也是特长。那到底这个特长要还是不要,好还是不好呢?我认为这个特长在初期,是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是敲门砖。但是,既然进入社会了,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像人家关云长,没事还拿一本《左传》读读,以史为鉴嘛,你吕布不能拿自己的特长当老本,年复一年的吃,还得与时俱进才行啊。虽说是出生在边疆,但是你到中原来混,就得分析一下当时中原的竞争环境,毕竟胜负乃兵家常事,要想取得长久的成功,还得搞一点成长的投资,押对了宝才对头。要不然你就算考了一个武状元,想到曹操那里工作人家也不收啊,他们还要看人品,要看你未来的发展潜力的。
吕布除了在特长方面太长了,导致其他方面表现过短而导致失败以外,见识太短也是让他走向毁灭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貂蝉这个姑娘,不光长的好看,懂琴棋书画,还会写诗。一个女子会这么多东西就已经算没德了,更可怕的是她还有思想,还有一个目标。吕布匹夫整天只研究武学,也没看过多少言情小说,不知道天下还有如此多情和多才的女子。本来自己在诗词歌赋上见解不多,遇到这样一个奇女子,自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投入情网,最终落入“法网”也难免。由此可见,英雄爱美人只是一个传说,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大家都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保持一种神秘感,恨不得拿过来占为己有,以弥补自己的缺憾。像每个地方的“天上人间”有很多学识不高的富一代,他们都喜欢找学历高,见识广的美女,由此也可证之。这个有点像某些家长,自己没把学问搞好,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让他们去完成自己未尽的理想。我们假设这个吕布读破过万卷书,阅人无数,对貂蝉恐怕只有欣赏与纳悦,而不是痴情到让自己毁灭的地步。
当然,这个要求对吕布来说是高了一点。如果吕布生活在现在,他也是有机会成功的。首先,他可以参加全国武林大赛,混一个冠军,出一本书,然后开一个博客,日积月累一堆的粉丝,然后就可以开培训班,或者开创一个企业,而不必去当业务员谋生,这样是不是可以走得更远一点呢?如果他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还得静下心来,想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每一步都需要做点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帮忙,发展的计划是什么样子,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如此看来,仅有特长还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更多的能力利用好自己的特长,产生额外的价值,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刘晓庆、李宁、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