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小孩子发烧家长莫要着急

标签:
健康陶宝布洛芬白细胞陶勇澳洲育儿 |
分类: 育儿相关(幼儿) |
文:陶勇
昨天下午,陶宝开始发烧,到了晚上8点,他妈妈实在忍不住了,要去医院。其实,每次去医院,程序都一样,验血,然后开退烧药,然后回家自己解决去。没办法啊,可怜天下老母心,只好去重复这一个过程。
验血后,医生在开药了,他妈妈不停的说原来开了什么药,现在家里可能没有了,人家就按原来的开了一遍。
到今天下午,陶宝完全萎靡了,显得可怜巴巴的样子。还经常哭、闹。最气人的是他这个样子了吧,居然还哭着说,我要玩。问他是否要玩汽车,是否要玩积木,是否要看《巧虎》,是否要看《鼹鼠的故事》他统统否定,还为我们想不出更好的东西着急。最后,我找了一个晾衣服的夹子给他,他玩一会就睡着了。看来,孩子喜欢的东西还真不是什么贵的,复杂的东西,给一个水瓶子也能当足球踢,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玩这件事情,而不是玩的东西价值有多高。如此看来,长辈们给孩子的很多投资都属于一厢情愿了。
下午睡醒后,体温达到39.5度,吃了很厉害的美林都没有效果了。戴上冰帽似乎也没有往常管用了。晚饭时,.陶宝终于愿意起床。虽然体温还是那么高,但是人一起来后,精神面貌就完全不一样了。晚饭后带陶宝去儿童医院之前,我特意查看了关于对美林退烧药的评价,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情况,让我对昨天医生开的药是否合适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今晚儿童医院人特别多。虽然很多地方做的不甚合理,但是人家能把门诊延迟到晚上十点半以前,也真是把病人当亲人了。为了减少门诊的等待时间,赶紧把普通号换了一个特级专家号。倒不是不愿意相信我们的普通天使,主要是人太多,空气沉闷,难以忍受。
今天进入门诊之前,我特意请陶宝他妈妈进去后,少说话,多听医生的建议。果然有所不同,医生明确告知是病毒感染,发烧将持续3天左右,吃什么都没什么效果。但是仍然开了一些药,花了小百块钱。
按理说,病毒感染,白细胞没有增加,那么是不需要抗生素的。医生仍然要求吃,所幸的是医生还没让打吊针,算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了。
理论上来说,吃点板蓝根,多喝一点水,少一点剧烈运动,慢慢等着,随时物理降温即可。但是,咱家人总是不能坚信人体自动调节的能力啊,宁愿花钱.。医生不开药,不让你花钱你还不高兴,没有安全感。所以,病人如此,而医生自然也不愿意做恶人了。药开了,也吃不死人,好的快是医生给病人的信心,总好不了自然是病情复杂,本应如此了。
孩子生病了吧,总是需要休息。而有的家长嘛,总是百般的关心,喝点水吧,吃点什么吧,你很难受吧,很快就会好了的,如此这般,把一个精神头十足的孩子说的烦不胜烦,不得病可以算是奇迹了。可以发现,这些无用的话对陶宝来说他非常不喜欢,不断的说“不要”,“不”,“我不”。其实,这个时候,有妈妈安静的陪着孩子,注视着孩子的需求即可。对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何尝不是如此呢。对孩子的关爱,更多的体现在对孩子现状的接纳和理解上,而不是盘根错节的追问上。
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学过的一招很管用,那就是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比一味的安慰和哄骗更起到作用。晚上孩子去医院被要求打退烧针,孩子很害怕。妈妈就鼓励孩子,说打针有一点疼,但是一会就好了,哭也一样会疼的。真的,其他孩子还没进注射室就嚎啕大哭,陶宝却只是很担心,打了以后吭了几声。这就是真理,家庭教育的理论转化为有用技术的最佳实践。这让我想起,在家长研讨班中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很多案例都是发生在幼儿阶段的现象,而很多家长不能接受,认为这些问题和自己孩子的问题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其实,如何做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感受,这是所有家长都要学会的。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绝不是消防员,更不是医生,而是要做一个不断学习各种理论,以及把这些思想贯彻落实到具体问题上的一个终身学习者。不过,这真不是一句话可以让大家能明白的道理。
下面转发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如果要总结起来,可能只有一句话。希望家长能自己总结,自己反思一些现象,做一个智慧的家长!
上个月带斑斑去澳洲前的几天他染上了秋季腹泻,走的那天看上去好了一些,所以还暗自庆幸!
谁知道在飞机上火山爆发,9个小时的飞机用完了8张纸尿片,到最好我只好在飞机上问带宝宝的乘客借尿片来应急又吐又拉,脸都绿了,下了飞机就奔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了!
最后确诊还是病毒性腹泻,排除了合并耳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之后,医生说OK,你只需要给他喝水就行了,不需要任何治疗。
我晕,他已经拉了十几次了,会不会脱水呢?医生说还没有脱水,所以不需要吊针补液,喝水就可以了,也可以喝些电解质饮料。不用治疗。因为这种病毒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用药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不需要吃固体食物(当然愿意吃也可以)。大概7天宝宝左右会自然复原的。他还给了一份中文的有关这种腹泻的护理方法,原理,治疗方法和预后的资料给我,告诉我不用担心,如果实在不放心第二天可以再去。
我当然不放心了,在广州的话怎么也得吊针了,一天二十几次地拉,多么可怕!
当天晚上发烧,39度3,我给他吃了美林,国内自己带的!
第二天复诊,医生问了回去后的详细情况,还是告诉我没问题,不用治疗,要相信宝宝自己的康复能力,况且没有真正有效的治疗药物。
我告诉他昨晚发烧吃了退烧药,他问我是什么,把药给他看,上面有英文名称“布洛芬”,他很惊讶,说这是你们的儿科用药吗?我说是,还是大公司产的(美国强生),难道有问题吗?
医生告诉我,布洛芬对于儿科而言是不安全的,它会引起肾脏损害,特别是由于腹泻引起的发烧,如果处在脱水状态引起的肾脏损害还更加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往往家长本身是不能正确判定宝宝是否处于脱水状态,所以吃这个药退烧相当危险!
我再晕,从没有一个医生告诉我这个道理的?我可怜的斑斑好在没有脱水啊!
我问他澳洲这边用什么药给宝宝退烧呢?他写了一个名称给我,我后来自己到药店去买了,但是看不懂究竟是什么东东!
回国后,向表弟的LP请教,她在广东省药检所工作,才知道澳洲买回来的退烧药就是扑热息痛,又叫对乙酰氨基酚,国内幼儿百服咛和泰诺林都是这个成分的。
澳洲买回来的退烧药的说明上还专门注明“不含酒精,不含布洛芬”,看来布洛芬还真是不能给小宝宝用的。
我之所以把这个写下来告诉大家,并不是觉得澳洲的医生更高明,只是觉得以前在国内从没有一个医生告诉我这个用药的禁忌,这样用起来很不安全,他们能告诉我用和不用的道理,让我觉得心安!
给妈妈们做一个参考吧!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学,一个在外省工作的儿科主任,她家宝宝不到两岁,她也不知道这个用药禁忌,MY
她说自己喜欢用美林的原因是退烧快,因为泰诺林用过没这么快能退下来,家长都特别心急,怕发烧烧坏了孩子,总是催医生,觉得你的药这么久不见效就不是好医生了!
其实宝宝发烧不是坏事,这也是澳洲医生反复强调的,他告诉我不要随便吃退烧药,我告诉他国内医生告诉我发烧38。5度以上就要吃了,他居然说吃不吃退烧药不是通过发烧的度数来决定的,我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给宝宝吃退烧药呢?他说是根据宝宝本人的情况,比如嗜睡,精神倦怠之类,否则就算是发烧到39。5度,如果他还是玩得不错,精神不错都不用吃!我不死心,一定要问一个可参考的度数,我觉得没理由无论烧到什么度数都不需要吃吧?医生很为难地考虑了一下:“如果孩子精神很好,但是发烧到必须吃退烧药的程度,我觉得应该是40度!”
是不是匪夷所思?总之大家听了不需要奉为圣经,但是至少有一点帮助,就是不需要急着退烧,不需要选择退烧最快的药物,也许那也是副作用最大的药物!
我觉得即使喉咙发炎也要坚持让医生开单验血,确认百细胞高之后才用抗生素。
前几天觉得斑斑有轻微咳嗽,喉咙有痰,一过性发烧到39。3度,三个小时后自己退烧了,我心里不太放心,怕他支气管发炎,就带他去了医院。
医生说他扁桃体有两个脓点,我坚持要验血,结果一切正常,白细胞正常范围。以为这样没事了,把化验单给医生看之后,她居然马上给我开药,我坐在旁边不好做声,
只好问:“这样还需要吊针吗?”
“是啊,”
“吊什么呢?”
“抗生素啊!”
我实在忍不下去了,问她:“白细胞不高为什么要吊抗生素呢?”
她解释说:“不吊的话压不下去啊!”
“压什么呀?”
“发烧啊”
“不是没有发烧了吗”
“还会再发的!”
我无言了,她都说还会再发的,我怎么辩驳?没有发生的事怎么和医生辩驳?我不动声色等她开完处方,离开了医院!
一直到现在,没有象医生说的再发烧,我带斑斑去同仁堂看了中医,开了几付中药,现在基本没事了。
问我的儿科同学,为什么扁桃体有脓点白细胞又不高?
她告诉我:前一段宝宝患过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病毒侵犯胃肠道之后往往会同时侵犯呼吸道,在扁桃体形成疱疹,过一段时间疱疹溃破后会形成脓点,这种脓点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白细胞不高。也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只需要仔细观察,如果宝宝的发烧是一过性的就没什么问题,如果三天之后发烧不退,还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就怀疑出现合并细菌感染,再去查血象如果显示白细胞高,就有必要使用抗生素了。
所以建议家长们,如果医生建议用抗生素,就坚持给宝宝验血,白细胞如果不高,就应该坚决拒绝医生的要求,不要让宝宝的身体给庸医的“预测”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