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咏春宗师叶问题材的电影已经拍了六七部,通过各种风格、各种模式对这个IP展开全方位无死角的创作压榨,已让不少的观众对其创作前景不再看好,认为改编也略过度。所以,在叶伟信与甄子丹再度联袂推出《叶问3》时,圈内外是并不太重视的,很多舆论也都对这个延续下来的作品表示了疑议,甚至也铺出了“还有多少洋人可打”这类的标题对创作者们发问,然而,在影片上映后,导演用作品回答了这样咄咄逼人的问题,观众们与影评界一致的叫好声也令这些曾鼓噪一时的声音偃旗息鼓。
编剧黄子恒在构建这个勉为其难的续集故事时显现出自身聪明的一面,故意放大了影片中的情感纠葛,而淡化了以往那过于鲜明的矛盾冲突。经历了护卫学校、保卫社区、互助武术界等一系列诠释叶问越来越浓郁的邻里精神后,对妻子的爱则被放大,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让观者能隔着犀利的拳风腿影看到一个并不似以往的功夫英雄,能在更加生活、更为人性化的视角去品鉴他的快乐与痛苦。从此间来看,整部《叶问3》的创作已经不在功夫拳脚上面找重心,而是想令在前两部未能尽释的家庭情感方面去苦心经营,这令这个新出炉的续作终于跳出传统功夫片那陈旧的胜负瓶颈,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去看得失,让观众们体会到了什么才是人生在世的轻与重。
导演叶伟信在打造整个影片故事延展格局时,是有些复古的,借着叶问的视角还原了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市井群像,更在影片中重新致敬了那曾被无数港人缅怀的“邻里精神”,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再只是一个回声绕梁的口号,在外来压力袭来时,人人都可以成为挺身而出的英雄,无分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就像是每个人生来就秉持的社会责任一样。虽然,这看起来有点乌托邦,但却是让每个人都会为之产生敬意的宝贵财富。叶伟信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并不浓郁,但老派的旧式情怀还是很充沛的,他的英雄观与大多数人并不一样,不是上天入地拯救世界的漫威或DC式狂想,而是更加基于现实视角去寄希望于底层小人物们的自省,这助推了《叶问3》在英雄主义的定位上的平实经营,令影片整体气质不再被无端神话,而是回归于茫茫人海之中。
武功不分门派,英雄不问出处。这是叶问系列电影一直在渲染的武者情怀,从第一部到第三部,从未有所改变。在《叶问3》中,张晋所饰演的张志天以所谓的正宗咏春挑战叶问,其实也正是在某一种极端情绪下做为这种武者情怀的另一反面教材,阐释了学武之人过于执念所踏上的一段歧路。从不断的外门挑战,到现今的同门内战,叶问其实一直都在起着教化的作用,就是要把武的能量逐渐消解,而把人的能量放大到极限,始终借助武学在传达做人的真谛,这种设置令影片不再简单地讨论输赢胜负,而是讲求做人的度量,更显宗师风骨。英雄人人可做,但宗师却并非人人可当,叶问之所以能在影片所构建的连环战局中突出重围,并不只是因其惩恶扬善赢得了比赛,而是把自己的精神感染向了身边每个人,包括银幕前的广大观众。
甄子丹再度饰演叶问,并未如前两集电影那样展现出怎样出新出奇出变的功夫技巧,而是意外地以文取胜,很具感染力地演绎了片中被不断扩张的情感篇幅。说实话,这是全片的精髓所在,能够圆满实现绝非易事,整部影片也都在这重环节上押下了最大赌注。在与熊黛林的对戏中,甄子丹虽说已有前两部的经验,却仿如刚刚入戏得法,使叶问重情重义的鲜活面目终能在夫妻两人即将生死相隔的过程里深入人心,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蜕变,称得上是他在影片中的最大收获。
做为影片中的挑战者,泰森终于和叶问打了一场,拳脚上并未有太过新鲜的碰撞,也并未如想象中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甚至还为包装他的家庭情感加入了小孩子误入战团的老梗。然而,这也不失是一段精彩的花絮,为整部影片做了一次以刚对柔的动作戏调剂,无论在视觉,还是在宣传上都成为一道抢眼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