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剧场》:不屈的郁珠,更强的陈数

(2015-06-16 03:37:16)
标签:

剧场

严歌苓

杨文军

陈数

郁珠

分类: 狼眼看人


     目前《剧场》已在卫视平台播出过半,虽说收视成绩尚无法与当下风靡的狗血家庭剧以及综艺真人秀拼个上下高低,但却无碍媒体圈与舆论界一致给予的好评。从创作上来讲,无论是编剧严歌苓还是导演杨文军并未曾有过太过商业化的想法,所以仍是在以较为文化学的方式一板一眼地去经营戏剧,所以,整个创作显得分外的严谨,也特别的朴实,既真实还原了戏剧人那特有的人物生态,也自侧面还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充满矛盾又饱含时代创痕的文艺环境。全剧所有的铺设基本都是围绕在一个女人的命途所展开,没做太过宽泛的辐射,所以称得上是实打实的女性戏,而挑起全剧戏剧核心重担的,则是于一年前刚刚结束蛰伏而回归银屏的陈数。

     自《暗算》、《铁梨花》以来,陈数一直都被业内外急于钉标签,其中“年代戏头号女星”、“民国女人”等等称法占据了大多数,对此,陈数个人应该是心有戒备,也有些不甘,毕竟在她刚刚迎来自己演艺事业的黄金期,不想被这么一个横空捆绑上的枷锁牢牢束缚住。所以,像《我爱男闺蜜》、《谈判冤家》这样的时尚情感戏才不断有之,一直都有扭转舆论观念以及重新赢得大众认同的事业企图。然而,乘风破浪易,逆水行舟则难,已经乐于在强IP、强ID上去做简洁归纳的观众群体并不如想象那般好说服。这其间,不是因为陈数个人表现不好,也不是因为接的戏不够强,而是旧貌新颜间跨度实在太大,缺少一个如《剧场》这样的“年代”过渡。

     在严歌苓的创作模板里,郁珠这样的人物就该是文革年代所未能吞噬的献祭品,美丽的外表下裹着伤疤,强势的直观下潜藏着痛苦,这些指标都要随着戏剧矛盾的深入而形成由内至外的冲突。陈数扛下来了,一是凭着自己这么多年来苦苦打磨出来的表演经验,二是凭着她长久以来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表现力优势,与外在形象上的“美”其实并无关联,所以说《剧场》的成功需要硬指标来支撑,而演员的个人表演能力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剧场》对于陈数而言,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更加全景式地认识到了她的表演宽度与个人特质,这种归纳是在前些年并不被媒体舆论所看重的。她有着知性的外在质感,也更善于感性的表现能力,如果只是把她当做一个“美人”模板来看待,那未免就过于浅薄了。郁珠这个角色其实强就强在两个端点上的表现,一面是那种豁得出去跟你顶牛的辣劲儿,火气点燃后敢于与全世界为敌;一面是那种内心极度的脆弱与敏感,当内心伤疤被不经意触碰后她是要避开锋芒自己偷偷掩藏的。所以,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刚柔并济、内外皆能延展的反差特质,摒弃了中庸的表现,如同在同一案几上相互纠结着的冰与火,看似凛冽,实则煎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保留并捍卫了陈数身上所凝聚起的“传奇”原色。

     在郁珠这个人物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陈数很多似曾相识的角色痕迹,动如当初《暗算》里敢爱敢恨的黄依依,静如《新上海滩》中的方艳芸,行至最终又能有“铁梨花”那般的宽仁大度。尤其是,郁珠这个人物又开启了陈数最擅长的另类戏剧角色特质,那就是成为大多剧中男人的理想至爱,而被剧中大多女人们疯狂围堵、疯狂嫉妒。我不知这是创作者们的有意为之,还是陈数自己接连中奖,她总在银屏上反复缔造这种“孤独行者”,几成电视剧领域中独一无二的女版“天煞孤星”,也难怪她倾向于接一接现代时尚情感类的戏,起码还能有个圆满些的家庭,体验些聊胜于无的幸福指数。

     对于话剧,陈数不可谓是不熟悉,早在六七年前她还一度活跃在话剧界,在《简爱》与《日出》中自由挥散自己的舞台经验,所以此番饰演郁珠她还是能在戏中戏与生态环节做到轻松出入的。其实,在八十年代初文艺界尚在洗刷历史尘埃小心舔舐伤痕的时代背景下,表现怨愤与惨痛是容易的,不易的是对人物灵魂的重塑,难在搭建起一代戏剧人逆境求生的不屈品格,这一点,陈数做到了精准,也给予了惊喜,不仅赋予了郁珠作为传奇女性那特立独行的桀骜,更加清晰勾勒出她秉持理想坚守信念的风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