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事实上是在以中国为背景讲了一个日本故事,源起就在于其改编自本多孝好的小说《午夜的五分前》,虽然行定勋导演一度针对环境、人物、情节发展做了很大程度的改编,但是其中风骨犹在,还是很容易让人感受得到蕴藏在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对白后的日式风情。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行定勋并没有拿以往的电影经验来对这部试图中国化的《深夜前的五分钟》做创作参照,而是用了一种较为传统的表现方式,所以这部电影一下子就有了相对缄默、节奏缓慢、视角稳定、话语平淡的特质,属纯正的文艺范儿,看片的感受更像是在案头阅读的过程。
对于这部电影的表现方式,行定勋确实说对待它就要像是读书一样,他正要追求这种感觉,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每一页都有它的精彩,但却需要思考、需要安静,而电影画面也一样,就像这部充满了实践意义的《深夜前的五分钟》。相对于原著小说,行定勋做出的最大改造其实就是没有执着氛围营造去生生做悬疑,而是把所有篇幅都放在了主人公的情感表现上,所以他劝观者不要再耗损脑细胞去分辨到底哪个是如玫哪个是若兰,只要辨明真爱的方向就OK了。主旨就是“爱,决定你所处的是哪种人生”。
相比于小说,电影《深夜前的五分钟》多出了一个男人,让如玫与若兰这对孪生姐妹的情感方向变得更加错乱,所经营起的谜团也更显复杂了起来。但是还是回归影片的创作风格与气质表现上来做剖析,其实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只有阿良与若兰的爱情才是被重点推出的,观众们只需在一团乱麻式的叙事线索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安安静静地等待主人公的灵魂回归就算完成任务。这个过程很平静,没有太多的风波也没有太多的歇斯底里,导演以分外缄默的表现方式给出了观众们急需揭晓的谜底,促成了影片温暖、和谐的大氛围。即时我只在想,如果换做内地的一二三流导演,可能会把这相对平淡的过程经营得更加热闹一些,力求虐心,虐到缺血,人血续不上就补些狗的……
三浦春马确实是干巴巴的帅,帅到同片演出的其他人都毫无存在感了。自《那年夏天》与《恋空》以来,他在中国确实拥有不在少数的粉丝,而今借着《深夜前的五分钟》的公映送上门来,也算是回馈给望眼欲穿的中国粉丝以大礼了。影片中他自始至终都在说汉语,虽说是磕磕巴巴,但好在也应情应景地坚持下来了,他与刘诗诗的对戏还算是很来电,不过这其间台词帮助不大,只是两人的清新质感在眼缘这方面太过和谐搭调。从人物背景上而言,三浦春马扮演的钟表店学徒匠是跨国打工,话语表达不清而且有孤独感是很正常的,若兰心有抑郁外显知性言语寥少也说得过去,两人是如何能在片中相对简洁的环境中遭遇并相互依偎,这得有赖于观众们对影片密度较高的细节诠释做缜密考察了。不过这个过程对于笔者而言,很像是一场初恋的发生,很简单也很真挚,很纯洁也很恬静,着实让人醉了。
刘诗诗此次再涉大银幕,演技上有很大提升,一分为二虽说对她而言并不是首次,但这次在行定勋所特别陈设的戏剧环境氛围里还是很考验细微表现力的。相比她以往的影视经验,此次在《深夜前的五分钟》中没有为她安排什么哭戏,这可能是她有新实践、新表现的最大原因,个人觉得她若以后仍想从一个明星、红人向优秀演员的方面做更大突破,就别再接那些通篇都要眼泪千行的狗血虐情戏了。在缄默画面下逐渐缄默起来的刘诗诗,其实也找到了一个一分为二的机会,到底是做哪一个,她会有精确的考量么?
影片的开放式结局,其实是考验中国观众的一个小小测验,谁是谁非,如玫还是若兰,其实无论是画面细节还是情节讯息都已经给出足够的陈设。如果真要坚持做慵懒的伸手党,那大可不必再返工重看或是逼问同伴,只管看看电影海报上那几句透得不能再透的宣传语就了事,切记你不是在看悬疑小说,也不是在玩猜谜游戏,而是在看一部质感清新、调子温暖的真爱电影,是真爱啊兄弟姐妹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