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2集的漫长考验,浑不吝的坏小子高等终于脱胎换骨成了破解“野狼谷”谜题的终极英雄,在诸多兄弟们前赴后继的血泪之路上修成了正果。导演徐纪周仍旧延续着自己的戏剧风格,在大喜与大悲之间畅意游走,摒弃了中庸路线。这样冷暖鲜明的印照令这群铁骨铮铮的军旅群像在银屏上鲜活起来,变得更为可爱、更为生动。
在笑声与眼泪过后,我们不妨在这条“战雷”密布的生死之路上做一次回溯,从起初野性难驯的高等走入军营打算混完两年义务兵时光开始,谁能想象他能经历这么多的磨难与考验。朋友们,一个个离开;兄弟们,一个个倒下,原来这条通往对面山谷的路途并不简单,老兵们为此付出了青春与生命,新丁们也要押上胸口中的热血做赌注。徐纪周让高等的成长如武侠故事一样,不断在PK,不断在逆袭,最终还得跌入到人迹罕至的深谷中求得真经。看得出,他对这个人物的溺爱,显现出一种入骨入肤的偏执,正是这种偏执的溺爱,方才成就了从“庙堂”之上跌入“江湖”的实力小生张博。
说实话,看张博演的戏一多了会令我产生些许迷惑,以往他在古装大戏中所塑造的公孙王侯们一个比一个深邃、睿智,总是祭出一种与他年龄、经历并不相称的成熟老道气质。我的迷惑在于,他的演技毋庸置疑,可是他的青春一面、青涩一面、成长过程被屏蔽掉了,让观众们找不到适合的契机去亲近,这块银屏轨迹的缺失或许会成为他演艺生涯初期所面临的最大桎梏。所以,《战雷》一下子成为了张博实现自我蜕变的一个“逆向工程”,用了一种更加多元、丰富、有层次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戏剧人物的成长,也让人看到了他自己的成长。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高等,看到了一个面目更加立体的张博,看到了一个无论在戏里还是戏外都在“逆袭”的银屏新英雄。
三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从起初的群众演员、调酒师、服务生一路崛起的张博已经称得上是圈中的奇迹,是当下新晋一代年轻演员当中屈指可数的典范。《苍穹之昴》中的光绪、《新三国》里的孙权、《孙子大传》中的勾践、《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秦昭襄王赢稷,一系列的王侯角色令他赢得了业内与舆论界的一致好评,并因此而被观众们奉为“帝王专业户”。但是,自2012年开始,张博开始有意识地放逐了自己,开始接了一系列的军旅戏、草根戏,不惜在泥泞与丛林中摸爬滚打,告别了金銮大殿与帷幔銮驾,而一头扎进了草莽江湖。
《战雷》让我们看到了张博的别样层面,以往我是很难想象他能如何表现喜剧形象的。前三分之一戏份的高等,就像是误入蟠桃会的孙猴子,使不完的恶作剧,出不尽的幺讹子,疯疯癫癫地把军营搞得鸡飞狗跳,这份“超能力”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比较经典的是,他为了偷看看漂亮的女大夫,就装病进医务室,甚至不惜摔伤自己胳膊假戏真做的段子。这份浑劲儿有了,而且还很逼真,张博的放任表现是以往从未得见的,也是能令人印象深刻的。
中间三分之一的戏份,高等的蜕变正处于十字路口,迷茫而无方向感,此时戏中的他与李健的兄弟情、与邢佳栋的师生谊、与姚芊羽的情衷都被无限放大,让人见识了张博在处理情感戏时的深邃质感。观众们深知,此时的高等是最让人心疼的阶段,在与自己的青涩时光做一一的告别,将要承担责任迈向成熟。张博把这个时分的高等演绎得格外感性,剧中与姜锦那段无人喝彩的舞蹈,与苏荷短暂的独处与漫步,与陈晨抱怨这十来年自己所遭受的一切……都已撩拨到了观众们内心最脆弱的那部分,令人格外怜悯。
收官的后三分之一戏份,张博把高等的演绎引入了个人情怀的表现上,随着战友的离开、朋友们的伤残、兄弟们的诀别等等重头戏的上演,高等嬉笑怒骂的率性一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冷峻地迎接一份份接踵而来的新挑战。此时他就像是一个正在生死路上疾驰的猛兽,不容停歇,来不及为自己舔舐伤口。张博此时的蜕变在于他由型至里的翻转,开始用大量的内心戏来反映一个英雄在崛起时的无限强大。从容与淡定取代了悲悯,隐忍与执着取代了爆发,一步步把自己融入进了那个惊醒动魄的生死天地,成为整个银屏上最值得信赖的那个终极拯救者。
一部戏中的三个变化,让张博的演技能够更加立体地面向大众做出完美呈现,一个高等的成长与蜕变,事实上也正是张博在这几年的崛起之路上所要为广大观众们交代的。世间本没有天生的英雄,太多的苦累与血汗都发生在不为人所知的幕后,年少时的他也曾轻狂,也曾愤怒,会无法再白眼与奚落中生存,也会在人生这条庞杂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所以说高等的故事,更接近于张博的故事,英雄不问出处,只需在逆境中积蓄能量,拾起责任,勇于担当。
《战雷》对于张博而言,是其演艺生涯的另一种开端,既开了观众们的“眼界”,同样也开了他自己的“演界”。相信经此一役,张博还会持续带给我们以惊喜,在银屏上纵横古今,塑造出更多深入人心的银屏角色。三十岁,对于一个基础雄厚的新演员来讲既不早也不晚,寄望其能延续以往的稳健表现重装上阵,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演艺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