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娘子》奠基杨志刚个性化表演之路

(2012-03-05 05:40:59)
标签:

梅贤祖

红娘子

杨志刚

江塘集中营

江苏卫视

分类: 狼眼看人


 

     目前江苏卫视所热播的年代传奇大戏《红娘子》已临近收尾,随着剧情不断走高的跨越式发展,已经使更多的大众剧迷为之入迷,被这集合江湖、革命、宅斗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故事牢牢吸引住。然而,收视率的攀高与社会影响力的加码,也就决定了剧中角色与剧外艺人均成为媒体和大众热议的焦点,处于风口浪尖的人自然是剧中的奇女子王小红还有老梅家那又浑、又顽的大少爷梅贤祖。

 

     对于这个梅贤祖,值得说道的地儿则太多太多,看得出身为编剧与导演的郭靖宇自创作之初就对这个人物给予了更多的偏爱,赋予的篇幅够大,而笔下与镜头中所给出的力度也格外的充足。剧中这梅家大少爷既是矛盾的缔造者,又是最终的解决者,既有犯起浑来不顾及后果的冲动,也有股子狡猾到极点的机灵劲儿,感性起来情若清水,暴躁起来性如烈火。由此可见这个人物有多么的多面化,正如起初媒体所给予他总结的那样,这厮既像是大宅门里多情的逆子贾宝玉,又像是动不动就敢捅破天、惹大祸的孙悟空。可以说这两面的身世与性格令梅贤祖这个角色变得格外可爱,极易俘虏观众。

 

     混世魔王、痴情种子、纨绔子弟、江湖好汉……这一系列的前缀都可以用到梅贤祖的头上,这个看似简单的人物其实比红娘子王小红更富有传奇色彩,经历的事儿无一不是惊天动地,戏里戏外很是赚人眼球。从性格方面来看,梅贤祖对待下人他不暴戾,能视其为兄弟待为家人;对待长辈秉持孝道,哪怕只是家里的奶妈;对待事情讲德讲理,绝不屈服于恶人的淫威;对仗势欺人者深恶痛绝,甚至想除之而后快。这些元素,勾勒出梅贤祖传统价值观鲜明但又不失叛逆的人格面目,让人又爱又恨,除了偶尔犯浑任性之外都很令人佩服。

 

     身为主演的杨志刚,一方面是因梅贤祖这个多元多面的人物与性格而深受考验,另一方面则也因自己颇为个性化的表演塑造而更显夺目。这是他自己独自担纲男一号的首部大戏,终能不看任何人的眼色实现自己当家做主。这种定位上的升级,可并不同于去年播出的《将军》,因为那是与黄海波的合力,而且片中自己的角色为了顾全虞小白的矛盾性格牺牲得太大,多数时间都在烘托许大胆的正气凛然了。拿虞小白和梅贤祖这两个角色相比,前者抑郁且内敛,后者率真而狂放,完全是两种不同方式的人物诠释。单从表现来看,杨志刚在塑造梅贤祖时所发挥得更为立体,展现的胆魄也够大,套句前一阵子风靡的网络流行词儿来讲就是能够hold住。

 

     当然,这一旦放任起来,杨志刚这跨度有点惊人的表现力与爆发力还是会招致一些质疑,说他表演幅度大,夸张,用力过度等等。但这些元素,也恰恰正是杨志刚这么多年来行走影视江湖所一直坚守着的个性化标签,用《铁梨花》时期行内专家们所一致定义的那样:“若没有这么戏剧化的表演,也压根就不存在那些如张吉安那般戏剧化的人物。”回溯一下,《刀锋1937》里的区十四,《秘密图纸》里的黑桃Q,《江塘集中营》里的张金龙无一不是以这种放任而确立起鲜活的角色形象并能成为多年间都能让人无法淡忘的亮点。这种放任,其实正是杨志刚身上独有而他人却并不兼备的个人价值所在,一旦让梅贤祖这个人物如虞小白一样抑郁沉寂下来,那么整个《红娘子》的戏剧魅力也自然就不复存在,沦为一年八千至一万集的国产流水戏中的小小一点篇幅。

 

     自80年代、90年代往后,国内影视演员个性方面的缺乏已经成为常态,随着整个行业的膨胀与扩张,影视创作中的青年演员们就越来越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除了扎堆站小生的队,要么就是千篇一律的过于被同化。这就是当下当打艺人们断档现象频生的症结,也是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李幼斌这一类大叔级的演员仍能立于潮头的原因。中国式的表演已经更加近似于中国式的教育,束缚个性斩断锋芒的模式使新一代演员们深受其害,假若杨志刚不是在自己的哥哥郭靖宇的悉心呵护下被保护下来,可能早就在这单极化严重的圈子里被吞噬掉了。《红娘子》中梅贤祖的成功塑造,其实是杨志刚十年表演生涯的一个奠基,自此他完全不用单单以一个辅助式的亮点存在,而是亮出了自己真正能笑傲江湖、行走江湖的资本,那就是有着鲜明杨式个人化色彩的放任,带有点癫狂劲儿,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