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风雨》仍旧是柳云龙式的谍战榜样

(2010-04-02 01:39:12)
标签:

谍战

东风雨

仍旧是

《暗算》

柳云龙

大上海

娱乐

分类: 白话电影

   

 

     近些年来谍战题材的影视剧升温,与柳云龙当年《暗算》的先声夺人不无关系。神秘、暴力、诱惑与悬疑,这些商业因素的巧妙整合使这种创作无比亲和于大众,所以,去年同为麦家小说改编的《风声》才会顶着一片质疑声创造了高票房,所以柳云龙在今年选择跳转到大银幕上继续着自己最为拿手的智力游戏。影片的阵容可以说是鼎盛,除了柳云龙自己的亲身上阵之外,范冰冰、曾江、英达、李小冉、王宝强、刘璇、于荣光、蒲巴甲、浩二等人也先后登场,班底不俗。而且在影片的幕后创作上也颇下了些功夫,香港著名摄影宗师黄岳泰担纲了摄影指导,著名的军事专家徐焰将军则受邀做了历史顾问。

 

     影片虽说是斗心智为主,但在大银幕上被经营得格外大气了些,重新了孤岛时期的大上海的风貌。尤其是对上海的公共租界以及犹太人街区的描绘较为细致,给出了不少同类电影题材的影片从未涉及到得历史背景。日本人的骄横跋扈与西方势力的彷徨影像在外滩交错来去,对比感鲜明而浓郁,而国与共即时的暧昧关系也逐渐显现的清晰起来。

 

     情报,在这个非常时期里被各股势力所关注,为之付出生命无数,也为之折损了一干英杰与败类。在表现了情报人员视任务为生命的同时,也隐隐流露出一些颇为黑色的历史嘲讽。在一个一盘散沙、各打算盘的混沌时代里,一两个人的牺牲与努力改变不了什么,即便是赔上N多尸体流了再多的血也很可能只是为了争夺一份历史垃圾而已。假若他们活着,不知道他们是否会为此而失望,为此绝望,他们的脑海中曾把这当做是无可比拟的神圣使命。

 

     相比于很多打着谍战旗号的大片小片们,此番《东风雨》在专业概念与间谍术语上做的是比较有火候的,按照标准完全可以定义为发烧级的电影。日本总参情报特高课的特派员没有如以往影视剧里描述的那么弱智低能,而是狡猾到了骨头里,对线索的追踪与判断简直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而以柳云龙为代表的我方谍战人员,则开始了一个如何深入圈套并跳出圈套的反制约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复杂性与悬念性是很诱人的,往往是谍战题材文学创作中被大加渲染的重心。

 

     电影毕竟还是电影,不可能如当年的《暗算》一样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交给你去尽情发散思维,而是要甄选亮点将其浓缩起来,能让人信服,也能让人看得下去。这一点,《东风雨》做的还算是不错,故事讲的前后有致,比较完整,让人容易接受也不显吃力。而且,柳云龙比较聪明的是,把影片的相当一部分比例放在了写情上面,而没有过分往悬念性上丢包袱,这样在不断发生的生离死别当中人们的情感基因被撩拨,开始被煽情。

 

     我想,写情写义,是柳云龙用来解决电影表现谍战题材时遭遇难题时的最佳办法,这一点普通观众是买账的,同样也是一部商业片所必须要强调起来的内容。所以,范冰冰所扮演的欢颜与李小冉所扮演的郝碧柔瞬时成为了人们怜悯的对象,给出了大量的催泪段落,这样不仅使柳云龙所扮演的安明变得饱满起来,同样也使之后的牺牲过程变得更加神圣而凝重。

 

     影片的细节处,很精致,也很迷人。比如说那杯被称为是“上海”的威士忌酒,比如那充满了玄机与线索的仙乐门夜总会。这一切,都在影片那特有的彷徨气息中被放大,被升华,最终也在观众的心目中扎了根,产生了小小的诱惑性。就是这种诱惑,还原了一个战时的大上海,这个犹太人最后的“诺亚方舟”,这个发生在1941年故事,最终没有改变了世界,没能阻止历时三年零九个月的太平洋战争,但是所有的牺牲仍将被铭记,在这盘被诅咒了的历史棋局上,没有胜利者,也未分输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