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制度红利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4-19 13:12:27)
标签:

2020

经济增长

gdp

建议

  按:本文是笔者于2020年3月18日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时报》“百名经济学家前瞻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调查提交的小文。其中的预测部分,是基于撰文当时的数据和情况进行的判断,未必可靠;但所提相关建议,自认为有些许的参考价值:)

      

刘正山:以制度红利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0-04-17 17:23:49  

http://www.cet.com.cn/ycpd/sdyd/2532610.shtml

  疫情对中国短期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压力,将对2020年经济增长带来0.5—1个百分点的影响,2020年的GDP增速将在5.1%—5.5%之间。首先,此次疫情的影响周期与范围大于2003年“非典”,但此次对于疫情的防控力度、重视程度和动员的力量远远大于“非典”期间,用了将近2个月就控制住疫情,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因此,尽管春节期间到3月这段时间短期内经济损失远远大于非典,但是经济恢复的速度在加快。其次,目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未改,14亿人口的内需巨大,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有15%—20%个百分点的空间),经济创新的活力在不断增强,比如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再次,疫后将释放增长动能。2020年疫情的影响主要是第一季度,而且集中在文旅、餐饮、零售、交通等服务业;但随着复工复产,全年的经济影响将相对中性甚至谨慎乐观。

  应对疫情的短期冲击,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并着眼于未来现代化强国建设,应当采取短期与长期并重的经济发展举措。

  一是短期举措,主要是应对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及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对我国经济的外部冲击,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将稳定就业放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首位,进一步出台有效举措,鼓励创业创新,多措并举,稳定就业率。2.减免“五险一金”,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适当区别对待,通过纾困扶持,尽快使其走出困境。3.继续实施大力度减税。2019年宏观税负(即政府收入占GDP比重)为34.74%,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但是横向比较可见,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仍处在高位,应当在今后三年将宏观税负降低到30%左右。

  二是中长期举措。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伴随着WTO,我国相关领域的经济改革加速,释放出积极效应,推动了2003年乃至此后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议今后一段时期,通过高质量的、更大力度的改革,释放制度红利。1.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坚持竞争中性,通过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个人合法财产权,“吃定心丸”,稳定预期。2.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尤其是改变农地“难流转、无价值”的局面,实现城乡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3.按照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快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4.推进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市场活力,引进积极的经济增长资源和要素。

来源:2020百名经济学家 编辑:蒋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