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需要“强对流”气候
(2009-07-19 17:12:27)
标签:
强对流产业转移经济现象柏杨追赶跨越财经 |
分类: 理论研究 |
安庆需要“强对流”气候
强对流天气,使飑线风在这个炎炎夏日横扫我市,裹挟各种恶劣气象元素,在我市高空集聚,暴雨、雷鸣、狂风等极具杀伤力的天气肆虐,造成极具破坏性的影响。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最坏的问题总会警醒人们坚持不懈地朝着好的方面努力。哲学的看待这类现象,不难发现其暗含的哲理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经济现象上的“强对流”。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多数人生活没有直接触及,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外向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出招应对,对冲了金融危机对我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继续着他们的悠哉生活。无论我国经济如何企稳,在金融危机没有见底的情况下,经济复苏只是一相情愿,而这时也正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所作为的时候。
时下的社会仍是一锅“闷粥”,需要加一把火。没有思想的碰撞就没有智慧的火花,因此我们的思想需要“强对流”,不是僵化、保守地对经济建设中的事情不明就理的横加议论,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智者总是领先一步,也最有可能招致争议。就在人们发现商机的时候,作为智者就可能扬帆远航了。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炸开锅”的多是第一声炮响,这是客观规律,时下霍邱县决定奖励民企6亿元,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但是他对招商引资的企业、对政府的公信力、对产业转移的承接等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有许多事情,只要看准了,就别管他人怎么议论,坐而论道只会是耗费光阴,与机遇失之交臂。只有占领高地,就能最先领略太阳的光辉,也最能发现晚霞的壮观。中国加入WTO后,“地球村”的分工与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对于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的时候,就不能够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必须错位发展,许多事情就可能在区域之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只有你干起来、超越起来了,竞争的压力就会另一方收势。
“强对流”能够产生动力势能,这是由于气象元素的不对称、大气结构的不稳定,个性激烈张扬对冲造成放电、集雨的结果。因此,经济发展就需要这种“势”能,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可能什么方面都齐头并进,市场的不对称就可能制造出“级差地租”、创造出比较优势的商务成本,加速市场要素的集聚,促进产业转移与承接,从而加快能量集聚形成裂变式的释放与辐射,产生经济上的“疾风暴雨”或者乘数效应,进而出现“雨后彩虹”的奇观。深圳原本不就是一个小渔村吗?正是因为在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上的找到了结合点,扮演港澳与内地跳板的角色,以至万商云集,造就深圳发展速度。市场经济不能遵循“木桶理论”采取“走方阵”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够拿我们的弱项去竞争他人的强势,否则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倒头来可能还没有一个结果。
“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基本上是偷袭行为,许多时候让人措手不及。微澜不兴、波澜不惊,这样的经济现象近乎是死水一潭,经济发展需要“强对流”,历练我们的行政能力与企业家的应战能力,检验着我们社会保障的屏障,甚至可能打破区域经济格局,掌握区域经济的主导权,这对我们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不能说没有启示。我们需要各类企业竞相发展而不是相互掣肘,需要各类产业相互配套而不是相互拆台,就如同一部大戏,如果没有名角、没有各种乐器擂响,就不可能观者如云。当全球第三产业转移到来的时候,上海的金星、飞跃彩电等企业乃至某些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就在人们为之而扼腕叹息之时,上海确立了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并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市场竞争本来就有激流险滩,检验着并推动着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我赞成汪时珍教授的观点,支持经济发展是保持好产业而非企业,商海逐流本来就是大浪淘沙,产业优势是各种要素集合形成的,保护企业弄不好就变成了保护落后,只有在市场中洗礼、经过大风大浪冲击的企业才能更加强大起来。经济发展需要产业巨轮,才能摇动水面掀起波浪,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更加小心翼翼的运作,增强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在“强对流”天气下,许多人都在忙于寻找安全的港湾,没有时间议论是非。但是风平浪静的时候,当有人想干事,总会有另外一些人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这个不成、那个不行,如同路边的“算命先生”,心里头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也难怪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成了名言,其实天堂与地狱不过只隔了一层窗户纸,真的用有必要用那么多的时间去议论那么多的事情吗?
我们需要“强对流”,就是激活思想、荡涤污流,形成各类市场元素在应对金融危机和产业转移中加速向我市聚集,培育出更具优势的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我们追赶跨越的目标就可能更早的实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