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清早,我就和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的朋友们奔赴诸暨市江藻镇吴墅村,参加2017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朗朗书声走进文化礼堂活动启动仪式。上午10时许,全省100个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礼堂同时举行“朗朗书声”诗文朗诵活动。昨天晚上,又在诸暨西施大剧院观看了“北承杭州,读在诸暨”朗诵晚会,聆听瞿弦和、刘忠虎、亚丽等著名艺术家、主持人的朗诵。在晚会进行过程中,还看到有朋友在微信里发信息,说当晚在义乌也有一场“约定·义乌新丝路”国际诗歌节晚会。于是和朋友说,如今这读书、朗读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各样的活动此起彼伏。
但是,读书和读书,还真不是一个样的。刚刚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曾经在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大出风头的影星林志颖的儿子小小志在法国里昂参加了当地图书馆组织的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获得一份大礼物。小小志十分刻苦,放弃一切活动,一周后就读完了3本书。不料图书馆工作人员却提前送来了礼物,并希望小小志放弃这次活动。林志颖很诧异。图书馆工作人员回答:“因为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而不理解内容,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所以我们提前发给你礼物。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有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我不知道这条消息是真是假,但里面讲述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思索。中国人历来很重视读书,但这种重视未必都是对知识的重视,更多的却是把读书作为“敲门砖”,具有极其强烈的功利心。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上面所讲的林志颖儿子小小志的故事也是如此。
我们曾经见过,不少老板在办公室里摆了一整墙的书,显示自己有文化。于是,一时间几十成百本一套的精装书籍大行其道。我们也曾经见过,各类名人在各种报刊上频频写出各种书单。于是,我们亦步亦趋跟着名人去读书,希望速成聪明。久而久之,读书已经不是读书本身,变成了一种标志,一种工具。所以,读书渐渐失去了本来的快乐,变成了苦差事。
我之所以今天要复述林志颖儿子读书的故事,不是和林志颖过不去,而是特别欣赏文中法国图书馆的理念:只有摆脱功利心,快乐读书,你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读书如此,朗诵亦如此。我们来自各行各业的朗诵爱好者聚集到一起,只是为了享受阅读、朗诵的单纯的快乐。如此而已,如此足矣。
不要把读书当成一件复杂的事情。开卷有益,随心阅读,才是真正值得赞许的阅读方式。不要计较是否立竿见影,不要在乎是否经典著作。读书不是你的目的,而是你的生活态度。这样,你才会领会到读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