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那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电影《人性的证明》的上映,日本推理小说风靡全中国。那时我们刚进入大学,便如饥似渴地投入到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甚至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的小说中去。直到现在,50后、60后都会讲出几部当年喜爱的日本推理电影或者小说来。
随着时光的流逝,日本推理小说和电影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前不久,偶然在@澎湃新闻
上看到介绍日本新晋推理小说天王东野圭吾的文章,引起我的兴趣,便到图书馆去借了他的《放学后》、《伽利略的苦恼》、《嫌疑人X的献身》,又找来他的两部代表作《恶意》和《白夜行》的电子书。花了两个多星期时间,看完了这些书,不得不叹服日本推理小说根基的深厚。过去了那么多年,日本还是有“青出于蓝”的推理小说后辈。


东野圭吾善于进行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偏重设迷解谜和逻辑分析,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这类作品结构紧凑,悬念迭出,推理严密,引人入胜。《放学后》、《伽利略的苦恼》、《嫌疑人X的献身》是这方面的代表。到中后期,他开始涉及社会问题,通常以凶杀案为起点牵引出另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深刻针砭社会现实。从泡沫经济到阪神大地震,从家庭结构变化到女性地位提升,从青年道德滑坡到社会信任危机,上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思潮变革几乎都能在他的小说中找到。这时,他淡化谜团,淡化凶手身份,把重点放在犯罪动机的揭示上,犯罪动机成为唯一的悬念。《白夜行》和《恶意》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在《伽利略的苦恼·指示》中,汤川学对小女孩叶月迷信自己手中钟摆似地摆动的小水晶有一段分析很有意思:“科学的目的并非是去否定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事物。她其实是通过钟摆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这不过只是一种让她摆脱困惑、下定决心的手段罢了。实际上令链子摆动的是她的良心。如果手中能有个表明自己良心究竟该指示何方的道具,这倒也是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不该对此插手。”这段话提示我们:有些事物看似不科学,但却能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假日里轻松地看看小说,又能有那么一点点小收获,不是也很好么?
前一篇:那个有趣的网络江湖
后一篇:2015年最惊喜的喜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