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傅筱庵,生于1872年,浙江省镇海县人,早年曾投入清末显贵一时的盛宣怀的门下,拜他为“干爹”,成为盛氏的得力助手和代理人。北洋军阀期间,傅筱庵出任北洋军阀政府的国务院高等顾问、财政部驻沪特派员、中国银行监理官、上海造币厂和全国烟酒公卖局监督、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
1926年,傅筱庵当选上海总商会会长。1938年10月,傅筱庵应日军驻沪总司令松井石根之邀,就任伪上海市市长,直至被仆人朱升源所杀。

“‘杀傅案’真相”一文作者许礼平引用军统上海负责人陈恭澍、军统局会计室副主任郭旭、时任军统第八处处长沈醉、杜月笙表弟万墨林、上海名中医陈存仁等人的回忆录和朱升源本人的呈词,较为可信地还原了这桩当年轰动中国的所谓“暗杀”案的真相:军统局因为刺探傅筱庵情况,在傅家附近开设一小酒店。酒店杜老板是山东人,和同是山东人的傅筱庵的厨师朱升源拜了把兄弟。朱升源跟随傅筱庵多年,感情密切。一日,傅筱庵提早回家,撞见自己的小妾和朱升源睡在一张床上。朱自觉无面目再做下去,当面请辞。傅筱庵告知,因有宴请,要他再做满一周后离去。朱升源郁闷,到酒店喝酒,酒醉后吐露对傅筱庵的不满。杜老板借机策动朱升源杀掉傅筱庵,并承诺事后帮助他脱逃。1940年10月10日深夜,朱趁傅睡熟,用刀把傅砍死后,从容逃出傅家,在约定地点乘杜事先备好的汽车,避居于法租界。然后辗转逃往重庆。据说,事前军统上海第二行动大队报告军统上海负责人陈恭澍,已成功策反朱升源,但他希望得到5万元奖金。陈恭澍答应了。事成之后,戴笠电令奖励7万元,其中除朱升源5万元照发外,另奖给第二行动大队2万元。但是,逃到重庆的朱升源却只得到军统局发给他的奖金3000元,以及每月津贴100元及实物。朱领到这笔奖金后,在重庆开了一爿小型手工卷烟工厂。后杜月笙的司机发现,报告杜月笙。杜月笙连忙派车接他来,同时打电话通知戴笠。戴笠把他接过去,对他的爱国热诚和功成不居大为赞赏,送了他5万元钱,并且给他找了一个工作。期间,军统中美合作所以及特务处都早已把刺杀傅筱庵当做军统的战功之一,大肆宣传,甚至让特务处外训班学生编成话剧,登台表演。其中更有一桩奇事,策反朱升源的军统上海第二行动大队队长陈默居然是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2月,他策反国民党上海海巡大队未果被逮捕,4月27日被秘密杀害。9月6日,中共上海市委证明其为中共正式党员。1950年追认为革命烈士,遗体葬于虹桥公墓,后移葬于上海烈士陵园。
“‘杀傅案’真相”一文作者许礼平指出,朱升源的故事到底是出于公义抑或私愤?郭旭的话、军统的宣传、朱升源的自白,都是出于公义。但公义和私愤并不矛盾,是可以兼容,也可以合一的。我看朱升源的故事就有很大的“个人感情”的成分。但“公义”说之铺天盖地,他也乐于屏隐了自己的感情,不想当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人而已。要是他日有人能把这故事拍成电影或电视剧集,也该会很感人的。
读完这篇长文,不得不感叹,现实真的是比文学要精彩、丰富百倍!那种悬念巧合,那种人情百态,实在让人拍案称奇!所以,迫不及待拿来和朋友们分享。
(题图为伪上海市长傅筱庵)
后一篇:如何看待打击行贿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