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烈日灼心》的得当然是明显的。首先是它显示出国产影片少有的反映生活的厚度。国产影片历来都是简单化的二维判断,或正或邪,或好或坏,人物缺少厚度。《烈日灼心》罕见地讲述了一个罪犯寻求心灵救赎的故事,描写了罪犯心灵中善的一面。这在中国电影中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我特别推荐段奕宏饰演的警长伊谷春说的一段话:“我很喜欢法律。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你知道什么是人么?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地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最后,也要说说《烈日灼心》之失。我以为,《烈日灼心》过于把着力点放在罪犯的救赎上,而忽略了对犯罪原因的挖掘,忽略了罪犯对犯罪的深刻忏悔。老实说,片子看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对当年的三个罪犯美化多了些,塑造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令人完全不能想象当年他们也会犯下这样滔天的罪行。最后主犯落网的镜头其实是为三个罪犯开脱,但这样一来辛小丰、杨自道罪不该死,死刑又成为了一个冤案。身兼编剧、导演的曹保平在此陷入了自己设置的两难境地。其实,依照影片的主题,何妨不如就将三人设置为真正的灭门杀人罪犯,然后描述他们心灵的煎熬和救赎?这样恐怕更能展现善与恶、天使与魔鬼的冲突,更有震撼力。所以,在中国旧有的电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编剧、导演们也难以一步脱离程式化的窠臼,难以塑造出真正集善恶于一身的典型人物,需要逐步突破,逐步提高。我相信假以时日,中国一定会有更多比《烈日灼心》更优秀的好电影出现。
前一篇:好大喜功何时休
后一篇:《烈日灼心》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