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这一代

(2015-08-19 18:41:10)
标签:

杂谈

京杭高铁5个小时的路程,终于让我看完了这本厚厚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一周前,它刚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但是在“10进5”的最后关头却落选了。遗憾之余,我要说,它依旧是值得我们去一读的优秀小说。
我们这一代《耶路撒冷》是70后作家徐则臣去年出的长篇小说,获得第五届老舍文学奖,使徐则臣成为老舍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耶路撒冷》讲述了一群出生在一个叫“花街”的运河小镇上的年轻人的故事。有意思的是,作者徐则臣采用了一个人物故事加上一篇专栏文章的形式来展开全书。人物故事讲述的是初平阳、舒袖、易长安、秦福小、杨杰、景天赐的故事,专栏文章则是以初平阳发表在“我们这一代”专栏上的文章的形式来讲述和这些花街70后同时代的形形色色人物的故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群像故事被徐则臣以这种新颖的结构展现出来,既有细致入微的花街群像人物的描写,又通过专栏文章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地展示了大变革时代下70后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这种类似中篇小说加专栏文章的阅读体验颇为有趣,不似传统长篇平铺直叙讲述方法那么简单乏味。通过这样插花式的阅读,我们不仅知道了这群花街孩子的故事,也通过各色人等的故事加深了对这一代人的了解。

值得称赞的是徐则臣剖析他的同时代人的深刻入微,在阅读中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在他的笔下,不仅作为小说主角的那些花街孩子栩栩如生,而且连专栏文章里讲述的故事也令人赞叹不已。初平阳、易长安、秦福小、杨杰、景天赐从小一起长大,同龄人舒袖后来加入了这个群体。他们的故事令我感到非常熟悉,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细腻、感人。专栏文章里的故事也不比这些主角群像逊色,比如“凤凰男”,比如“时间简史”,比如“你不是你”,真是写绝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物性格。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徐则臣文字精炼,叙述自然、流畅,完全没有现在不少小说里流行的艰涩文风,使我的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唯一我觉得缺憾的是“耶路撒冷”的主题没有能够完美地与故事融合,看完小说我依旧觉得这个书名过于生硬。还有,小说最后初平阳关于“10年后”的描述,我以为是败笔。史诗之为史诗,不是因为你把“史诗”两个字挂在嘴上,而是在你的叙述里从微观到宏观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如果刻意去强调“这是70后的史诗”那么就多余了。其实,4个花街孩子聚首于易长安被捕时就是最完美的结局了。让他们去想象10年后的自己,实属多余。

“我们这一代”是小说里初平阳撰稿的专栏名,也是作者徐则臣写作《耶路撒冷》的主题。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独特的生活经历,独特的精神追求,独特的人生理念。看《耶路撒冷》,和我在生活中对70后的了解是吻合的,同时也使我加深了对70后的理解。文学是人学,是细致描述人的学问,尤其是细致描述现代人的学问。近年来,文坛涌现出一些深刻、生动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如《带灯》、《繁花》、《耶路撒冷》等,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正视生活,深入生活,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真谛,脱离和躲避现实是没有出路的。希望看到更多的展示不同的一代人精神世界的文学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国产电影逆袭
后一篇:音乐的魅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