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aoyue.fyfz.cn/file/album/2015/0118/d50c51ac-c220-47c5-9a93-3c65aea9a626.jpg
据说,姜文拍《一步之遥》制作成本花了3亿,夸下海口要突破大陆票房纪录,冲击20亿票房。结果直到影片下档,只获得5亿多票房,不仅远远落后于很多国产电影,甚至比去年他自己的《让子弹飞》都少1.5亿元!比票房更惨的是影片的口碑。从业内人士、影评人直到普通观众,几乎众口一词认为《一步之遥》拍的很烂。豆瓣电影网上的评分只有6.4分,有34.3%
的人打了3星,15.4%和9.4%的人打了2星和1星,加起来近60%。
那么,《一步之遥》为什么败得那么惨?姜文究竟失分在哪里呢?让我们慢慢来分析。
首先当然是立意上的失分。看完《一步之遥》,几乎所有观众都搞不明白姜文究竟要表现什么主题,能够看懂的仅仅是马走日和完颜英、武六的爱情关系,仅仅是从马走日身上看到姜文对这个貌似痞子角色的赞赏和对那个伪善时代的抨击,仅此而已。而这些,早在王朔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早就看到过,已经毫无新意了。
其实,《一步之遥》的故事原型“阎瑞生案”原本具有更强的戏剧性和典型意义,却被姜文给弄巧成拙了。曾就读于震旦大学的上海人阎瑞生是洋场恶少,嗜赌成性,挥金如土。在震旦大学时或“买醉于酒楼,寻芳于妓院”,或“于晚间休课时,与三五同学,同居寝室,掷骰以博胜负”。
毕业前夕被校方除名,后考入北京交通传习所,又在华北银行、良记公司和法租界电车公司供职。阎瑞生赌场失意想翻本,向妓女相好题红馆借了一枚价格昂贵的钻戒,抵押后赌马输光。情急之下,他便联手狐朋狗友吴春芳和方日珊,将曾经当选过妓女选美“花国总理”的名妓王莲英约出来兜风,用麻醉药棉花将王莲英闷倒勒死,抢走她身上的饰物,移尸麦田。事发后,闫瑞生在法租界被抓获,然后被引渡到卢永祥的督军府,被判处死刑。上海媒体对此案大肆渲染,并将其搬上舞台和银幕。
这个故事原型到了姜文手里,却变成了一出拙劣的爱情闹剧。完颜英真心爱着马走日,马走日却怕自己配不上她,导致完颜英吸鸦片过量致死。马走日爱着武六,却不敢表白爱情,更不敢拖累她,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跳楼自尽。当年,王朔作品里的“顽主”们尚有他们精神上的闪光之处,令人同情和欣赏,而如今,把一个典型的上海滩“小赤佬”、“拆白党”马走日塑造成“情圣”,实在让人哭笑不得。看看演职员表上居然有9个编剧的名字,你就知道无怪乎影片的立意会那么混乱了!
其次是表演上的失分。姜文导演的作品一直具有风格化的后现代主义特色。《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还能够把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化和现实主义描写结合得恰到好处。从《太阳照常升起》开始,姜文的后现代主义情结就越来越强烈。《让子弹飞》的成功令姜文信心爆棚,所以才会出现《一步之遥》“20亿票房”的海口。
纵观整部电影,你不得不承认,在风格化的大旗之下,所有演员的表演都过火得可怕。从姜文到葛优到舒淇,所有的表演都十分地夸张、做作,全是声嘶力竭的喊叫,全是拿腔拿调的自我卖弄,全是相声微博的段子,全是自以为是的“醒世名言”,这些比电影界从来不屑的话剧腔还要幼稚无数倍。我就不明白,难道作为表演天才的姜文连这点都不懂么?话说回来,在表演上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王志文,他难得地把一个上海特色的势利小人演得惟妙惟肖,成了本片表演上的仅有亮点。
这里我想提到一部美国电影,就是刚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并获得本届奥斯卡奖9项提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也是一部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化浓烈色彩的电影,与《一步之遥》非常类似。在看《一步之遥》时,我自然就想到了它。《布达佩斯大饭店》用神话般的景致、强烈对比的色彩、古怪奇异的造型、舒缓流畅的音乐和离奇夸张的表演,把一个谋杀争夺遗产的血腥故事演绎成了一个警醒世人的寓言,既荒诞无比又真实生动。在这个故事里,既有悬疑,又有滑稽的玩笑,温馨的人情,还有历史的反思,政治的批判。
http://laoyue.fyfz.cn/file/album/2015/0118/e9d1b659-413c-49dc-bef7-34a52c59c117.jpeg
反观《一步之遥》,除了光怪陆离、眼花缭乱以及为3D而设置的花招以外,却什么内涵都没有,空洞得很。百老汇式的歌舞场面,拿来主义的音乐背景,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杂乱的拼盘。可惜姜文、葛优、舒淇这3位极具表演天赋的明星,却被《一步之遥》给糟蹋了!
再次是细节设置上的失分。一部电影好看与否,不仅在于宏观的立意,更在于感人的细节。《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和从战乱中逃出来毫无文化和经验的小门童ZERO的关系就极其感人,使影片充满了温馨的阳光,让人感受到温暖。但是《一步之遥》在这点上却很失败。影片充斥大量歌舞场面,尤其是花域总统竞选的3段歌舞,完全给人炫耀的感觉,象歌舞片却无歌舞片之魂。影片号称讲述的是上海的故事,却全无上海的影子和味道,甚至还稀奇古怪地出现了福建土楼的场景。如果不是王志文的上海话,谁能想到这是上海?影片想讲述爱情,却缺少令人信服的爱情根基。马走日、完颜英、武六之间的感情纠葛完全没有理由,虚幻得很。影片有过于明显的隐喻目的(比如马走日、项飞田之起名),甚至出现“金葱奖”、“直播”等等莫名其妙的词句,却茫然不知隐喻对象。
最后说一句,电影是需要观众买账的,自以为是,极度自恋是不会有市场的,不管你多么大牌。张艺谋、陈凯歌是前车之鉴。姜文如此下去,恐怕就成后车之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