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美国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花了8年时间,连续拍摄了3部蝙蝠侠电影,分别是2005年的《蝙蝠侠:开战时刻》(或译《蝙蝠侠:侠影之谜》)、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2012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这是区别于老的《蝙蝠侠》系列(共4部)的全新电影,创造了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崭新模式。http://laoyue.fyfz.cn/file/album/2013/0307/26a7a048-d985-417c-a06a-e447b2ba7e06.jpg
看好莱坞的警匪片和超级英雄片,你会生发出一个疑问:作为全世界法治程度最高(至少在美国人眼里是这样的)的国家,它的艺术家们却始终对法治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是吗?几乎所有的警匪片和超级英雄片都是在法律软弱无力的背景下推出银幕英雄的。它们的审美观念就是依赖英雄维持社会正义,就象中国古代延续至今的“清官”崇拜一样。这种文化现象对于艺术界和法律界都有启发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3部《蝙蝠侠》则是最好的研究样本。
蝙蝠侠是美国著名的漫画人物,1939年开始在美国《侦探漫画》杂志出现。1966年,第一部真人版《蝙蝠侠》电影上映,没有多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1989年到1997年,美国著名导演蒂姆·伯顿和乔·舒马赫各拍摄了两部《蝙蝠侠》,分别是《蝙蝠侠》、《蝙蝠侠归来》、《永远的蝙蝠侠》、《蝙蝠侠与罗宾》,成为一个完整的蝙蝠侠系列。2005年开始,克里斯托弗·诺兰另起炉灶,拍摄了全新的《蝙蝠侠》三部曲。影片从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幼时说起。亲眼目睹父母被歹徒杀害,引发了他的报仇欲望。在忍者大师的引导下,他练就了一身功夫,回到了哥谭市,用父亲留下的财富打造了一身蝙蝠侠的行头,开始了复仇的旅程。布鲁斯·韦恩在与忍者大师、小丑、贝恩等黑势力人物搏斗的过程中成长了起来,真正成为哥谭市不可缺少的守护神。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进入21世纪以后好莱坞崛起的新锐导演之一,除了这3部《蝙蝠侠》之外,还有《盗梦空间》、《致命魔术》、《记忆碎片》等佳作。他自称是一个像他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典型的英国人,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所以,他的作品故事性极强,具有诡异的气氛和精细的结构,不依赖后期特效,着力于打造真正令人震撼的动作场面。更重要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具有独特的审美追求。
影评家们对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的赞誉主要在影片对布鲁斯·韦恩这个主角的性格塑造上。他不是一个天生的超级英雄,他有他的懦弱、胆怯,也有他的阴暗、暴戾。以蝙蝠作为拟人化的形象,把布鲁斯·韦恩塑造成黑暗骑士,体现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寓光明于黑暗之中的审美追求。这和此前好莱坞所有的超级英雄片和警匪片都不同,并将影响此后的电影创作,《超凡蜘蛛侠》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它的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影子。深刻、复杂已经取代简单、概念,成为超级英雄塑造的新标准。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把《蝙蝠侠》三部曲所追求的审美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里,法律已经完全失去了作用,检察官哈维·丹特早就暴露了自私的丑恶面目,正直的警官戈登也被关在地下,哥谭市成了罪犯的天下。于是,布鲁斯·韦恩发起了一场人民战争,启发民智,激发民愤,动员民众,终于把以贝恩和米兰达为首的影武者联盟黑势力打垮。影片摒弃了超级英雄电影一贯渲染的孤胆英雄理念,强调了只有人民的觉醒才能真正救哥谭市于水深火热之中。
看到这里,我曾经觉得有些好笑。怎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被美国导演所接受了?看完片子仔细想想,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真理并非只有一人可以掌握。美国是西方世界法治化最彻底的国家,但是百余年的法治建设进程告诉美国人,法治确实是现代社会建设的基石,但却不是全部。法治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仅仅只有法治作为手段,正义未必就能永存。正义不仅需要法治来维护,更需要全社会的信念来支撑。这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作为艺术家的高超之处,也是值得所有艺术家学习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