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艺术致敬

(2012-03-10 13:49:43)
标签:

影评

艺术家

娱乐

分类: 谈艺录
http://laoyue.fyfz.cn/file/album/2012/0310/125_1331357557923.jpg

    《艺术家》The Artist获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4项主要奖项出人意外。当时我想,一部黑白片,而且还是无声片,能获得奥斯卡大奖,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的想法变了。尽管奥斯卡的评委们可能年纪大了,怀旧思绪很浓,但是《艺术家》还是值得这些荣誉的。
    《艺术家》以一个默片明星被有声电影淘汰的故事演绎了一段感人的爱情。了解电影发展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过一场争论。卓别林就是这场争论里的代表人物。他就象《艺术家》里的乔治·瓦伦汀一样,顽固地坚持走默片的道路,在有声电影已经大行其道的时候,还拍摄了《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这两部优秀作品。但是,潮流毕竟是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卓别林最终还是走上了有声电影的道路,拍摄了《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和《舞台生涯》等佳作。《艺术家》正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再现了这段历史,向所有为电影艺术作出贡献的艺术家们致敬。
    更为难得的是两位男女主演的靓丽风采。让·杜雅尔丹和贝热尼丝·贝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电影明星的独特风格。那种高雅、美丽、动人,迷倒了全世界的电影观众。就象网友们说的:一出场就有那种文艺范儿。现在中国的演员,演现代戏没问题,但是演古装戏就抓瞎,因为他们无法领会过去时代人们的精髓。让·杜雅尔丹和贝热尼丝·贝乔不是那样,他们非常自然地演绎出默片时代明星的风采,尤其是那炉火纯青的踢踏舞,令人击节叫好。
    我在评点《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时说过,在电影成为商品的今天,好莱坞的风格风靡全球,即便在艺术电影的故乡法国也未能幸免。电影中的情节、悬念、动作、语言、音响、音乐、色彩等等,无不追求极致的效果。然而,好看则好看矣,过后却往往感到浅薄、空虚。在看完《艺术家》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把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蜕变成娱乐了。而我认为,娱乐当然是艺术必须具有的基本功能之一,但却不是全部。艺术必须具有娱乐的功能,但是娱乐不能代替艺术。所以,我敬佩以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为首的这批法国人。他们以法国人特有的艺术敏感奉献出的这部艺术杰作将会重新点燃人们对艺术的渴望和敬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