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贺岁片之比较

(2011-01-04 08:36:51)
标签:

贺岁片

比较

娱乐

分类: 谈艺录

    2010年的岁末,中国电影市场风起云涌,几十部打着“贺岁片”名头的电影一哄而上,使中国影坛前所未有地热闹。虽然如今贺岁片大战硝烟尚未散尽,但是领跑者已现端倪,无非就是《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以及《大笑江湖》这4部。趁着元旦假日,一口气把这四大贺岁片都看了,在这里把他们做个比较。

http://laoyue.fyfz.cn/Blogers/pics//2011/1/0/laoyue_1319108.jpg 

    首先,赵本山的《大笑江湖》显然是四大贺岁片里表现比较差的。赵本山已经多次“触电”,主演和出演了多部电影,但是票房都一般,评价也不高,和他的小品作品不可同日而语,甚至逊色于他主演的电视剧。《大笑江湖》走的是恶搞电影的路子,抄袭了美国电影《惊声尖笑》、《暮色大电影》等的模式,把金庸的武侠电影统统拿来调侃一番。表演上则完全是赵本山小品的银幕化,靠着赵本山班底的嘴皮子功夫忽悠观众。需要指出的是,银幕不同于舞台和电视屏幕,简单地调用小品手段难以吸引观众,而且赵本山的低俗格调也使电影品位不高,所以,《大笑江湖》在四大贺岁片里落后就不足为奇了。

http://laoyue.fyfz.cn/Blogers/pics//2011/1/0/laoyue_13195342.jpg 

    接着,我们来看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2》。冯氏喜剧一直是中国贺岁片市场的老大,只要冯小刚出手,其他的贺岁片一般难以得手。但是这次有点不一样。尽管《非诚勿扰2》是一部续集电影,但是由于王朔的加入,这部电影已然失去了冯氏喜剧独有的特色。虽然电影里还是充满了王朔、冯小刚所熟悉的机智、幽默的北京特色语言,但是因为孙红雷主演的李香山的出现,电影呈现出一种非驴非马的怪怪的感觉。我对王朔一直非常敬仰,欣赏他机智、幽默地展现出的深邃思想。但是,也许王朔年纪大了,如今在《非诚勿扰2》里面,只看见故作深邃而看不见真诚的机智、幽默,以致电影深沉有余而娱乐不足。冯小刚导演具有天生的喜剧细胞,他拍的喜剧片真的中国独大,没人能赶上。但是一旦他想拍点别的,我觉得就不一定是那么回事了。他拍《一声叹息》,拍《夜宴》,拍《集结号》,都有点不着调的地方。一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能拍喜剧未必就能拍悲剧。如果硬要展现自己的全能,恐怕结果会是悲剧。当然,突破自己也是必要的,只是这个突破恐怕需要代价,就看你是否愿意付出。

http://laoyue.fyfz.cn/Blogers/pics//2011/1/0/laoyue_13213619.jpg 

    姜文是电影的全才。前不久看见一篇影评说,姜文本来是中国最有才气的演员,但是他似乎当导演比当演员更有兴趣。这话说得一点没错。姜文不仅是当导演上瘾,而且导演当得极其出色。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我就非常欣赏。这回的《让子弹飞》同样也非常精彩,精彩的故事(我没有看过原著,不知道是否原著就有这样的情节),精彩的人物,精彩的节奏,精彩的语言,还有画面、音乐等等,称得上是一部精品。值得称道的是,姜文拍片从来注重精雕细刻,《让子弹飞》从2009年年初开拍到2010年年底上映,整整花了两年时间,这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非常难得。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姜文在本片的创作中有些游戏过度,片中某些桥段为爆笑效果导致观众出戏,这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应该防止的。

http://laoyue.fyfz.cn/Blogers/pics//2011/1/0/laoyue_1322758.jpg 

    最后,我要为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叫好。在这部电影开拍之初,我就觉得这是非常适合陈凯歌的题材。《赵氏孤儿》是中国最伟大的悲剧作品之一,曾经无数次被搬上舞台,但是却很奇怪,从来没有导演把它搬上银幕和屏幕。我一直认为,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是接受传统电影艺术教育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们所擅长的就是传统的剧情电影,什么武打片,什么幻想片,都不是他们的擅长。所以,当媒体传出陈凯歌将导演《赵氏孤儿》时,我就断定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事实果然如此。看完《赵氏孤儿》后,我认为这是陈凯歌仅次于《霸王别姬》的优秀作品。最为值得称道的是,陈凯歌既拍出了《赵氏孤儿》宏大的悲剧气势,又细致展现了程婴、韩厥、赵武(程勃)性格发展的合理脉络,好看又耐看。当然,和《霸王别姬》相比,《赵氏孤儿》确实还有距离,第一是因为当时正值盛年的陈凯歌的思想、艺术水平处于巅峰状态,第二是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这拨演员难得。岁月不饶人啊,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陈凯歌也好,张艺谋也好,确实已经走到了艺术生涯的末端,让他们再拿出《红高粱》、《霸王别姬》那样的艺术精品已经是奢望了。我们希望中国电影再出现一批象张艺谋、陈凯歌那样的大师级的艺术家,为我们呈现出一批艺术精品。
    说完比较,我还有一点感受,从贺岁片可以看出,中国电影的路子似乎有些狭窄。放眼中国影坛,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装的、历史的电影,看到不少喜剧电影和武打电影,但是却很少看到优秀的警匪、恐怖、惊悚、幻想等题材的电影,很少看到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我们的邻国印度和韩国的电影事业也很发达,但是他们的电影类型更宽,反映的社会题材更广,而且都进入了美国的商业放映院线,在美国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看来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真正实现电影市场化还需要中国电影人更加勤奋地努力。

【收藏本日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