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检察官津贴事件看检察官的思维方式

(2007-08-18 21:19:47)
标签:

时事评论

时评

分类: 指点集
    前一段时间,几乎所有检察院和所有的检察论坛、检察博客都在谈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法官有津贴而检察官没有?于是就群起而攻之最高检察院无能。待知道检察官津贴和法官津贴一样没有二致以后,又有不少人指责最高检察院和检察媒体的失语。本来想在这些博友那里留言的,后来想想此事不仅关系到津贴的小事,更反映出不少检察官同仁思维方式的简单、偏狭,有必要专门写点议论。
    在法官津贴报道刚出笼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两院”是一致行动的,检察官不可能没有津贴。至于最高检察院和检察媒体为何失语,我认为原因很简单:此事没有必要张扬。因为公务员的收入本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多年来社会舆论对公务员收入的增长已经有过很多不同意见,导致本届中央政府在此问题上放缓了脚步。再加上目前下岗工人、失地农民众多,社会问题突出,此时大张旗鼓宣传法官、检察官增加津贴社会效果不好,所以选择失语是明智的。那种迫不及待发消息,甚至发社论,恨不得把每个月两百多块钱的小事情弄得满世界都晓得,至少是幼稚的。你设想一下,假如你的单位比别的单位多发几百上千块钱,你会去大肆张扬弄得人家都眼红你吗?显然不会。
    于是,我就想起我们的思维方式。曾经有领导同志要求我对检察机关开展“两房建设”(办案用房、技术用房)情况进行报道,我说不行,和中央关于严格控制办公楼建设精神不一致。还有领导同志要求我对耗费巨资购置的侦查技术设备进行报道,我还是说不行,没有看到对检察工作起到实际作用就是浪费。试想:报纸上报道某某检察院花费几千万上亿资金建造大楼,花费百万元装备侦查技术车辆,不引来骂声才怪呢!这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埋头于办案,整天和法律打交道,对这个世界关注很少,判断问题的是非往往很简单,也就容易偏狭,导致失误。比如,我曾经和举报中心的同志多次讨论过,我们对举报人是否有过分苛刻的问题。当然,举报应该尽可能有依据,有证据,具体可靠,但是举报人不是侦查机关,没有侦查权,更没有调查和侦查义务,只要把知道的情况报告检察机关即可。但是我们很多地方的检察机关不是这样,不是积极地从举报线索中发现蛛丝马迹,而是苛求举报人,只等具体详实的材料。又比如,我们总以为检察官、法官至高无上,法律至高无上,有形无形中总会流露出些须优越感,却不知道其实现实社会中有多少人把检察官、法官当回事?我们这个社会,除了检察院、法院,还有无数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除了法律,还有更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门类,我们其实很渺小,远不等于全部,不能用我们的价值观来衡量一切。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念、是非理念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充分观察社会,在法眼看社会的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这样才能避免我们思维方式的单一、偏狭,避免思考的失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名泉和才女
后一篇:我有播客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