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有几个深度认识层次?你在哪一层?

标签:
财经股票教育理论 |
分类: 财经 |
国债有几个深度认识层次?你在哪一层?
国债这个东西要算起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懂得它的。因为多数人都与国债打过交道在多数人看来,国债也就是国家向老百姓借钱。在西方经济学中,国债是个信贷产品,有借有还,还有利息,有公开的交易市场。所以,多数人都认为是懂国债的,特别是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更是认为他更是慬国债的。
其实国债是一个经济学中的最复杂的品种。
简单还是复杂,还是经济学中最复杂一个品种,这与你头脑中已掌握的知识体系有关系。你所掌握的经济学的知识体系的深度,会反映在你对国债的认识上。不同的知识体系,对于国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债是一个信贷产品,当然也是对的。国债首先就是个信贷产品。
但在《信用价值论》中,国债就不仅仅是一个信贷产品,信贷产品只是国债的表象。在信贷产品这个认识的表象下面,国债还有5层深度上的本质。
在《信用价值论》,国债还有哪五成深度的本质呢?
第1层深度本质认识是:国债是货币价值发行的最佳工具。
第2层深度本质认识是:国债是宏观经济总生产过程中,产能过剩条件下调节总平衡的工具。这主要是通过投资性国债的发行来实现。
第3层深度本质认识是:交易市场上的国债也是虚拟经济信用价值生产的一个品种。
第4层深入本质认识是:国债货币是货币储藏的工具。
第五层深入本质认识是:国债是社会资本生产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工具。社会资本生产是《信用价值论》中重新定义的一个概念。其体内容可参看《信用价值论》第19章。
还有一层在《信用价值论》中也没有展开讨论,就是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非资本价值生产所生产出来的价值,在资本市场与非资本商场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这些非资本生产出来的价值的分配,是否也需要用到国债这个工具呢?
这就是即使把握了《信用价值论》中国债的得5层深度:这就是在资本生产过程当中,有些价值,也需要再深入一层进行学术讨论。
所以说,对国债的理解是有层次的,与你掌握的知识深度有关系。只有掌握了《信用价值论》,你才能深入到国债本质认识的第5层深度来理解国债。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债是信贷性质的国债。都处于国债认识的表层,没有深度,连一层深度都没有。美元的发行机构美联储局,将国债发行应用的妙乎奇妙,当真已发行了28.5万亿美元国债,我国的一些人天天在惊乎,美元要崩溃了,美元要崩溃了?!
其实美元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还要继续发行。这是什么道理呀?连美国的经济理论界自己也说不出来,要不就不可能有国会两党为了发行国债的量争的一个天昏地暗。
那么,为什么西方经济学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发行了28.5万亿国债美元也不崩溃还要继续发呢?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没有劳动价值理论,不承认承认有价值的存在。所以他就不可能理解国债发行也能帮助创造价值。
运用《信用价值论》中的理论不仅能够说明美联储为什么能发行28.5万亿美元国债,还有计算公式,能够具体的去计算各个国家当时当期的可发行国债量。
有人或许会说,我国为什么不用这个公式去计算当下能发行多少国债?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处于决策层的领导都是学西方经济学毕业的博士,我国这40年来培养的经济学博士硕士都是学西方经济学的。前面讲了,被西方经济学洗脑瓜的人,都是不承认有劳动价值的存在,你这些人来说,如果你告诉他,在一定的经环境条件下,发行国债也能创造价值,他肯定是不可能去相信。
当然任何一个脑瓜在顽固的人,只要他认真解读《信用价值论》,从第1章到第27章全部读完,他一定会懂得为什么发行国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创造劳动价值的这个道理。如果深研其要也一定会把握应用《信用价值论》中发行国债量的公式。
也可能有些人呢,急为求成拿到《信用价值论》翻到国债的这一章,找到这个计算国债发行量的公式,就意图计算出我国当前能发行多少国债,行不行呢?
肯定是不行,因为你对这个公式中的各个变量,不可能理解。有些变量就包含了一个宏观经济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必须把握了《信用价值论》国债这个章节中前面的所有章节中的理论,才能够知道国债这个篇章中的这个公式各个变量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