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经济科学中的几个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矛盾问题(2)

(2009-11-19 13:29:57)
标签:

经济

财经

货币迷局

宏观调控

股票

证券

货币

金融

杂谈

分类: 理论

社科院李扬院长所提的难题 《货币迷局》已作了全面的解答(2)

 

 

    《货币迷局》揭示,现实经济体对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有媒介货币的需求,更有对价值持有货币需求、股市运转对货币的需求。是有三大货币需求,而不是传统货币理论所描述的仅仅是对媒介货币的需求。《货币迷局》给出了前所未有的货币需求公式为:

    MCv=(GDP1ClBp)/k

  这个货币需求公式彻底打破了费雪所奠基的,由凱恩斯、弗里德曼所发展的货币需求理论体系。

新的货币需求理论证明,经济体对货币的需求总量是M2(《货币迷局》对M2重新作了定义),由于商业银行的派生货币功能,使货币加快了流转速度,因而在正常情况下发行货币只需要=(GDP1ClBp)/k;从这里可以看出货币乘数k的作用,也就是商业银行的作用,但是,当商业银行因金融危机失去了派生货币的能力,货币乘数k就有可能等于1,如果k=1,那么发行货币就必须要等于MCv=(GDP1ClBp)=M2,由此,就从理论上揭秘了美国伯南克之所以需要坐着直升机撒钱的原因,不撒钱,美国经济就必然崩溃。但是发行货币等于M2,只不过是商业银行派生货币的功能由央行的超常发行直接替代,并不等于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量。是否会产生通货膨胀另有原因,与央行是否替代商业银行货币派生功能无关。

而我国M2超常增长情况与美国完全不同性质。在我国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乘数k是正常值。在乘数k正常值的情况下为何会发生M2超常增长?

  从上面的货币需求公式我们可以看到,货币需求总量是:MCv

  M代表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Cv代表虚拟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是有二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实体经济。

  《货币迷局》中揭示了股市的“货币放大”规律。股市不仅有价值创生功能,而且也有价值湮灭功能。2008年股市大幅的下跌,至股市1664点时,湮灭价值高达17万亿元。管理层救市使股市有向好的预期,当股市预期收益大于当期贷款利息时,就会产生增量的货币需求。今年来,股市恢复性行情需要巨大的M1货币来补充,加上今年的剌激经济政策也是需要一定的增量M2货币作支持。因此而言,今年的M2增长29%,用《货币迷局》理论来看,是一点也不奇怪、十分正常的现象。

  蔡定创在《货币迷局》中,详细分析与论证了货币的缩放原理、货币的客观需求与货币的主观需求原理、货币的外供给机制与货币的内供给机制,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供求机制与原理、银行体制对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原理,从而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国家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模型进行数量性调控达成快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倍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续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