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你救了我!”昨日下午3时,在中南医院外科楼16楼,易仕全老人一眼就认出了“救命恩人”。4个月前,易先生在乘坐火车返汉途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危急关头,乘坐同一辆列车的覃慧敏沉着冷静地做出准确判断,及时控制了病情。因为覃慧敏怎么都不肯告知老人她的名字,只说是中南医院的护士,临别时,心怀感激的易先生“使劲”将恩人的相貌记住,身体痊愈后立即和老伴一起去医院寻找那位“圆圆脸”护士。(12月9日《现代金报》)
在火车上,护士救人死活不留名,男子为感恩,来到医院,开始了执意的寻找,从1100多名护士中挨个辨认,终于找到救命恩人。这是一种什么场面和情景呢?一定很隆重。接到感谢信后,医院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发布了“寻人启事”,但是无果。后来工作人员通过查询护士的出差记录,发现覃慧敏与易先生要找的人高度吻合。可见医院很重视。通过微博微信寻人,在全院上下肯定会引起大家好奇、关注,掀起冲击波,那场面也一定很震撼。
这是一个做人与道德的故事,这是一个救人与感恩的佳话。
无巧不成书,易先生乘火车犯病,恰恰护士覃慧敏也在这列火车上。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因此有了交集。没人知道她的职业,遇到这样的事,很多人都会敬而远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却站出来了。这首先是一种职业本能和责任,遇到病人就会挺身而出;其次是一种道德操守,认识不认识没关系,关键时候都会挺身而出搭把手。
覃慧敏在车上救人,可以说是职业习惯养成的下意识,既是举手之劳,将所学所用救死扶伤,也是有眼力见儿,就好像路人碰到有人负重或推车上坡,赶上了就上前扶一把。我常看见身边的一些人,比如看到有人淋雨,顺手把伞递过去,或者共撑一把伞;看到有老人过马路,就上前搀起一块走……他们是把平时对待自己亲朋的举止习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亲吾亲以及人之亲的行为,推而广之了。这种人,是路人,但是好人,那种作为,自然而亲切。
覃慧敏就是这样的人。救人不留姓名,在她看来,是责任,是本分,是小事一桩,每天从事的就是这个工作,救死扶伤。可对于被救者,这就是大事,是救命,要感恩。于是,救人的不留姓名,被救者执意寻找,这段故事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段最美的佳话。
这种佳话,给我的触动很多,启发也蛮大,由此而彻悟,一个一撇一捺的“人”字之所以大写,能“站起”,就是因为互相支撑,互相搀扶;你爱护我,我帮助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http://s7/mw690/001zWD8Vzy6Oh3IH5HMf6&690
(刊于劳动午报、中国文明网)
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ldwb/2014_12/11/GR0204.htm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jsnews/society/688056_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