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9岁、家住武汉洪山区雄楚大道关西小区的屠婆婆,每次乘坐公交车、地铁时,总有人主动让座。半年前,她突发奇想,每当有人让座,她就会在征得对方同意后,用手机为对方留个影。半年来,她一共拍下了59张照片。这些作品没有什么拍摄技巧可言,有些甚至还比较模糊,但当它们展示在记者面前,分明给人一种真实的震撼感。(12月4日《楚天都市报》)
乘公交车时有人让座,却之不恭,为感谢大家的善举,于是就想到立此存照,拍下“让座笑脸”,把这份感动保存下来。屠婆婆的这个创举,作为一种互动、回报,令让座者温暖,也让我们感动。尽管让座者一开始婉拒,最终,大多数人都欣然同意了她的请求,对着她的手机镜头给了一个微笑,还有开朗的小姑娘提出了和她一起自拍合影。
表面看,屠婆婆此举就像我们接受了年轻人让座,说了一声谢谢,完全是一种礼节性的回应。其实还不止这些。她主动做一个“拍客”,拍下别人的笑脸,也拍下别人的美德,不仅自己留存,念念不忘,而且广泛传播,善行天下。这对让座者是一种精神的礼赞,道德的奖掖,更是一种善行的激励,使之成为一种正能量,一种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聚水为海的超级正能量。
让座虽是一件很小的小事,很小的小善,但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或点头,或道谢,都应起码有一个回应。这是互动,也是礼节。让座者有人也许不在乎,可有人在乎,至少会心情不快,觉得你不礼貌,没修养。比如曾有人给一位孕妇让座,孕妇没道谢,表情很漠然,那人又把座位“抢”回去的事例,就说明被让座后,对于道谢这样的小善,也勿因其小而不为。对那些在乎的人,这也会是一种心理伤害。
由屠婆婆拍“让座笑脸”,让我想起了河南郑州81岁老人程万兴送“感谢卡”。和屠婆婆相同的,程大爷也是对让座的人表示感谢;不同的,是他在替别的被让座的老人道谢,而且一做就是10年。10年间,程大爷奔走在郑州街头小巷,发放自制的“感谢卡”近4万份。
程大爷发放“感谢卡”的起因,源于一件小事。有次乘坐公交车,看到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但并未得到感谢,他就很想替老年人给他们表达一下感谢。程大爷便想出以“感谢卡”委婉帮助他们言谢的方式。“虽然仅是一张普通的卡片,但也能表达我们赞扬、感谢的心意,看到收到‘感激卡’的人满脸笑容,我便认定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坚持了下来。希望我的‘感谢卡’能带去市民的慰问和心灵上的和温暖。”
善行被激励将会释放更多的善行,温暖被濡染即使严冬也让人温暖。对于别人的微小善举,我们纵然不能像屠婆婆和郑大爷那样拍“让座笑脸”或送“感谢卡”,但至少可以笑脸相迎,善言相对,不必吝啬那一句谢谢。这也许就是屠婆婆和郑大爷给我们的启迪。
http://hb.sina.com.cn/news/gyzx/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