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老人突然摔倒该不该出手相救?为了破除这一难题,鼓励爱心人士大胆伸出援助之手,焦作市解放区焦西街道电翔社区祥和小区居民议事会近日设计制作了120张“扶我卡”,卡的正面印有老人的基本信息,背面有老人子女的联系方式,并且有免责声明。社区工作人员将“扶我卡”送上门,供80岁以上老人自愿领取,以解除老人担心摔倒后无人敢扶的忧虑。(11月13日《大河报》)
曾几何时,从彭宇案开始,到被讹案多发,随着个别变坏的老人倒打一耙,少数煽情的媒体一圈圈地推波助澜,一个偶发又偶见的道德问题,高发且高危,迄今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引发各界的关注,成为持续的热点。对此,有人津津乐道,有人侃侃而谈,而更多的人是焦虑,出招寻求破解之道,比如有的地方把扶老当作见义勇为,有的几人联手合作“帮扶”,还有的老人集体举牌“不讹人”,焦作的“扶我卡”也算是一招儿。尽管此招引发争议,但有招胜无招。
应该说,焦作祥和小区是想让不慎摔倒的老人及时得到帮扶、救助,同时又使帮扶的人打消顾虑。这个初衷是善意的,有建设性、可操作性,必须肯定。但这个办法显得简单了些、搞笑了些。这种卡只送给80岁以上的老人,显然可行性不大。这样已经耄耋的老人,身体大多不便了,就不建议让他们单独上街了,如果非要上街,最好或者必须有子女陪伴才行。所以这一招,聊胜于无,其价值就因为它的道德意义。如果放宽“准入条件”,改为65岁以上的老人也适用,是否更有可行性?在北京等一些城市,65岁以上的老人才算老人,乘车出行逛公园可以享受免费。
有网友认为,焦作祥和小区的这个做法,不是治本之策,不能救赎时下帮扶老人“跌倒的道德”。我觉得,一个小区,有帮扶老人的善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办法和行动,就足够了,何况,治本也不是他们的责任,以此来期许,是奢望,是苛求。如果所有的小区像他们一样,都能多些帮扶老人的心意和设计,风起青苹之末,逐渐蔚成风气,又何尝不能救赎道德呢?
当然,对于摔倒的老人,不仅应该扶,而且必须扶。当务之急,必须三招并用:一是激励,对上前敢扶的人给予奖励,激发正能量,比如深圳曾奖励两位少年每人一万元,并建议对高风亮节的摔倒老人褒扬;二是保障,用社会保障为所有老人托底,一旦摔倒无后顾之忧;三是惩戒,对个别讹人的坏老人依法处置,绝不让此类有害社会道德和风气的行为得逞。如是数招并用,久而久之,积善成习,德行天下,最终让无招胜有招。
http://www.wenming.cn/wmpl_pd/yczl/201411/t20141114_2290065.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