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昨日公布了获奖名单,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莫言的《蛙》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获奖。
据称,5部长篇中,《你在高原》共450万字,39卷,相当于6部120回的《红楼梦》,被称为史上最长小说。
史上最长,还是屎上最长?俺不得而知,但从读者未谋其面,评委的格外偏爱,基本可以断定,该奖项的评定缺少读者的支持,受到不少质疑。也就是说,完全是砖家们自己的“宫廷秘制”。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总共有180部长篇小说入围,最终获奖的5部作品通过5轮投票产生,共有62位评委实名一以贯之地参与投票。在5部获奖作品中,堪称天书的张炜的《你在高原》居然获得了最高的58票。
不是说长篇作品不能获最高票,俺心中的疑问是,450万字的作品多少时间才能看完?不妨假设一下,一位评委每天的阅读量是10万字,这部作品至少也得45天才能读完。可以想见,真正能够读完作品的能有几人?有几位评委卒读了全篇,未读完有无评价话语权?
对此,评委雷达有一句委婉的开脱,他认为不能机械地理解阅读,国外文学评奖评委把所有作品都一字一字读完也是不可能的。“阅读可以是精读、细读、浏览,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阅读。这样大体量的作品把握起来的确有难度,但不是不可以把握。评委们都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对它的文学艺术价值是可以做出考量的。”
也就是说,大多数评委是无法、不能,也不屑去卒读原著的。
评论家张颐武的一段评语则耐人寻味:“《你在高原》的特点就在不可思议的长度,写得长就是独特性。这可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写得长就是独特性,窃以为,在超出“理解力”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比较力”,难以形成“判断力”。这是否也说明:茅盾文学奖已经出现了两个问题,而且是比较致命的问题:既存在要走向“吉尼斯”越长越好的歧途,有去争什么“世界第一”的虚荣,评委是否也涉嫌去穿皇帝的新装!
还有一点值得提及,5位获奖者中,除了刘震云之外,其余4位均为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这也让不少人质疑,“茅奖”走入“茅厕”,成了体制内的自我狂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