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育教育 |
二 造成困境的原因
(二) 学校体育教学形式模式化,三段式教学数十年变化其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选择缺乏趣味性和情景变化等,这样,学生普遍觉得体育课枯燥无味,缺乏锻练的需要,又加上近年来思想教育的滑坡,因而导致学生缺乏为达到目标付出汗水的决心和毅力。
(三) 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方式不完善,学校体育在整个学校体育评价中所占比重不够,评价的方式流于形式,缺少硬件评价,因此对学校体育和学生个人在体育方面的评价也就缺乏科学性。只注重达标成绩和训练比赛而对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练的评价缺乏科学评价,特别是没有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学校体育的评价挂上钩。
(四) 办学方向的偏斜,也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工作。学校体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而当前我们的不少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在办学方针上片面追求升学率,死抱“应试教育”不放。表现在时间上挤掉体育课和学生锻练时间(特别是初三和高三),经费的投入上所占整个教育投入的比例少,难以保证场地器材的需要和体育活动的需要。
(五) 教师的整体素质滑坡。由于体育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不少体育教师不安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又加上聘用非专业教师多(与其它学校比),专业水平差,对体育教学.训练穷于应付,而我们不少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培训往往只限于文化课目,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束之高阁。造成体育教师知识老化,难以跟上形式的发展,不少地方甚至任意调用体育教师担任勤工俭学.保卫工作等。据悉,苏南某县1126专职体育教师,被调任兼职或专职保卫人员的有141人,被抽去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96人,约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