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育教育 |
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让学生真正
学到东西”九字方针。
东方管理文化精髓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以人为本”是我院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直正学到东西”九字方针。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它符号现代人的培养理念。人类跨入新世纪,事物的变化多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们进步的原动力;青年人是这个时代发展的支柱力量和希望,劳动者,尤是经理人、知识人、文化人、投资者是社会财富增长的重要源泉力量。青年人的培养者是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青年人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研教室在认真学习、体会这九字方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课程改革,用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的九字方针,在去年省教育厅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评估中,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优秀”等级。
1、确定终身体育教育为我院体育教育思想。终身体育就是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学生有娘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有较强锻炼价值的项目结合起来。本研教室自实行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以来,在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师能自觉地将教改成果转化到教学中,从而使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能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而学生也想在体育课中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而不是没完没了的体质锻炼。当前,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和提高生理、心理、道德、文化、娱乐、生活等质量和育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已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
2、公共体育研教室一贯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按照人才培养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形成以服务大学体育为主,服务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为辅,有一定特殊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破原有的课程结构框架,改变了原有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的单一课程结构模式。实行课程设计多样化,组织形式多元化。向必修课、选项课、选修课、保健课、体育俱乐部等体育课程结果体系转化。学生一入学就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学习,满足学生学习的自我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和习惯。同时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从而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持久性和多元性。并拟为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健康、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保健课程。在教学时数比例上,专项内容的时数占到总学时的60%左右,其他健身理论内容占到总学时的40%左右,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项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3、体育课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本地气候和本校实际情况,坚持健身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认真选择教学内容。并根据大学生高智能的特点,安排传授高层次的健身、养心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理论。在教学计划修订中,理论课占教学时数近20%,使学生获得科学健身方法,掌握终身受用的体育知识。在体育实践课的内容选择上,我们突出促进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使所选的教学内容易于终身锻炼,难度不大,易于开展,效果明显。
要想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与发展规律以及养护身心的规律。本着这一认识,在广泛开展体育教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增强学生提高体育能力的自信心。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
生体育能力的自信心,唤起内在学习的锻炼动力。
②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锻炼中形成自主意识。
③针对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辅助手段,使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学会同样的教学内容。
④使学生在锻炼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运动成就感,提高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和自信性。
4、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成立教学质量评估小组,作出评估细则,对本室全体人员(含器材管理员)进行评估,并作出评估的初步结论上报系部,进而评出本研教室的优秀专业课程及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