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补亲子关系的五个注意

(2013-03-22 00:12:26)
标签:

哈哈

老虎

爱心

心理发展

行为

育儿

分类: 育儿心经

 

修补亲子关系的五个注意

【教育孩子要提前备课】

       

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备课,要了解所讲的内容,找出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让重难点知识易于学生接受、理解;要能把握哪些是学生常出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这是我们备课的大致方式。

 

其实,教育孩子也需要我们家长提前备课。孩子就是我们手里的“教材”,你得研究Ta,才能了解Ta,才能知道每一个阶段孩子不同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Ta,陪伴Ta。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提前备课,学习,在孩子出现问题、令我们很不满意的时候,我们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埋怨、指责孩子,甚至因为我们的“无知”处理,伤害到孩子。不但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还会让亲子关系蒙上阴影。

 

这些是我实实在在的体会。自从这学期开学以来,我隐约的感觉到自己又开始焦虑了。就像当初儿子2岁多出现第一次叛逆期的时候一样的焦虑。为了“对付”那个时期的儿子,我大量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虚心向他人请教,经常跟博友们交流,慢慢的我了解了执拗期孩子的特征和处理办法,顺利的帮助孩子过渡。此后整个学龄前,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备课”,让我处理儿子出现的问题时,虽然称不上得心应手,但确实再也没有那么的焦虑和不知所措。这一切源于“了解”

 

但如今,我发现我真是不了解一个7岁的孩子,我不知道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我不知道这个阶段哪方面的培养最重要,……因为我没有提前备课!让我一直得意的是和儿子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交流,比如经常通过与儿子“卧谈”来教育他改正坏毛病,但现在儿子居然拒绝跟我谈心,拒绝听我讲道理,我郁闷了;我自以为儿子能够较好的控制情绪的时候,儿子一次次对着我愤怒的咆哮,说出让我无法接受的字眼,我懵了;我原本骄傲于儿子是个规则意识较强的孩子,但当他一次次的因为无法接受游戏中别的孩子不遵守规则而嚎啕大哭,不会处理问题的时候,我无奈了;当儿子告诉我老师说他最近特别浮躁的时候,我困惑了,该怎么教育他克服浮躁情绪呢?我缺少办法!我埋怨儿子不谦虚,固执己见的时候,我心虚的很,因为我在自责,我并没有在生活中示范给儿子什么叫“谦虚”…… 诸如此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让我无奈的发现,自己的“无知”拉远了和儿子心的距离,在儿子的心目中,妈妈让他感到温暖、信任和安全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取而代之的是个遇事就急躁、不够耐心的妈妈,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意识到问题所在,那一味的焦虑是没用的,必须积极的解决问题。学习是首要的。先去了解7岁孩子心理发展的特征。然后梳理最近阶段我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到阻碍我和儿子良好沟通的症结,改善它,修补亲子关系!

 

放下对孩子的幻想】

 

        或多或少的,我对儿子的很多能力过高的估计了。比如,在儿子对别的小朋友行为感到不满时,我们劝他:你觉得别的小朋友耍赖,那你就制定更加合理的规则、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你不要光哭,你想想办法吸引其他小朋友站到你这一边,成为支持你的人等等。可是,我们忘记了,这么大的孩子在面对让他有理说不清的场合,抗议无效的情况下,哭是他唯一能表达自己无奈和愤怒的方式。7岁的孩子思维深度远没有达到我们想的程度,让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那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他根本无法分辨哪些情况是对自己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小宝还做不到。他还不是一个善于社交的孩子;也还没真正做到随时随地都能理性的自我控制的程度……所以,放下对孩子能力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就会少些对孩子的埋怨,多些理解。有些时候,或许孩子不需要我们技术方面的指导,只是需要我们耐心的倾听他的发泄。与其唠唠叨叨也说不到孩子心里去,还不如听之任之。有些事情必须经历了才能成长,那么让孩子亲自经历之后,在教训中自己收获经验也未尝不可吧。

 

树立规则 只抓重点】

 

      我们都希望孩子说话做事能知书达礼、人见人爱,所以不自觉的就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一旦孩子做不到矛盾冲突必然发生。殊不知,定过一条又一条的规矩,你或许会发现孩子做到的这条,那条又做不好了;这条今天做到了,明天又触犯了……亲子关系的专家李子勋在他的文章中是这样说的,我觉得特别有道理,并且要坚决按照执行:

     

“在5-10岁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决策和承担行为责任的机会,怎么来达成这些的目的?我们只给孩子制订一个规则,在家庭里面只定一个规则,就是尊重和爱爸爸妈妈;在社会里面也只定一个规则,就是你的行为要不影响他人为前提。孩子就有很多的能力和力量来形成他的内部规则,这就是属于孩子自身的规则。比如说,这个孩子在家庭里面只有一件事情是尊重爸爸妈妈,只要求他这一点,他可以干任何事。比如说,他去摸电,妈妈会说,这会让妈妈担心,而且会打到你。这并不是指使他去做,而是说这件事情妨碍了谁,孩子有一条规则是要爱爸爸妈妈,他就不去做,他也知道做了会很危险,对爸爸妈妈不好,他不去做并不是爸爸妈妈的强行规定,而是他自己生成的很多规则,包括吃饭等,因为他要尊重爸爸妈妈,尊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儿童理解尊重。

 

       所以在5-10岁时期,爸爸妈妈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有自由度的形成内在规则。一旦规则内化了,就不是爸爸妈妈强迫他去做好的,那么自然少了很多的冲突。

 

重拾与孩子对话的艺术

 

       儿子小时候,我还能想到与儿子沟通时首先要与他共情,这是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基础。但是孩子大了,我却经常做不到这一点了。不但自己不能很好的跟孩子共情,也没有引导孩子学会共情!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情绪体验也更加丰富,可我还停留在他小时候的那点初级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认知上。忽略了帮助他认知自身较为复杂的情感。李子勋建议说:“在情感上要允许孩子的情感流动,让孩子知道愤怒不会永远的愤怒,高兴也不会永远的高兴,情绪像水一样是流淌的,允许孩子的情绪流动,不要说你不能这样,只能那样。最后是管理,孩子在5-10岁时,如果爸爸脾气不好,(妈妈也一样)一定不要在儿童面前发脾气,要学会自我克制和管理。”

      这样,我不再纠结于儿子愤怒得对我咆哮时所用的字眼,我只要告诉他,你愤怒了,这时候做什么排解愤怒是可以的,怎么样做是不可以的。

      

与大孩子的对话依然需要艺术,越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好孩子,就越不要提醒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大肆表扬他做的好的地方,鼓励他、信任他,赞赏他。专家是这样举例子的:如果孩子不爱干净,千万不要提醒他是不爱干净的人,妈妈会“好心帮倒忙”,妈妈喜欢孩子爱干净,不要老是提他不干净的地方;如果孩子是小气的,你就要找机会夸他是大方的,只要他把一个东西送给别人,哪怕是他不要的,你就夸奖他,我的儿子好棒,那么大方,妈妈小时候都做不到。那他下次就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因为他太喜欢妈妈高兴了。心理学有一个惯常的说法,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想老虎,就千万不要提老虎这个东西。我们希望孩子5-10岁这个阶段有一个好的行为,我们可以在最初时无中生有,在后面的行为阶段中进行正强化,儿子就会变成你期望的那样的人。

 

行动在思考之后 有耐心 有爱心】

 

        亲子关系的掌控,我觉得主动权还是在大人手里。我们要是以积极的认真的诚恳的态度,耐心的、淋漓尽致发挥我们爱心的与孩子相处的话,亲子关系一定会建立的很好,很顺利很牢固!

 

         耐心、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真是很重要。今晚,当小宝发现自己辛苦挣得的马卡(国际象棋的奖励)丢了一张时,气愤不已。虽然没有眼泪没掉下来,但嘴也一直没闲着,絮絮叨叨的发脾气。我就一直陪着他,倾听他;不时的迎合着他的想法,表示我接受他的情绪发泄;也稍带着告诉他我的看法,开解他。他愤怒了一会之后,自己要求看书,看完书抱着我,微笑着说:“妈妈,我要睡觉了。我还是努力挣几个兵卡,再去换张马卡吧。”OK,为了儿子能自己想通道理,让自己开心起来,妈妈亲一下!嘻嘻,儿子笑了,我也笑了,我使劲赞赏了自己一下。有耐心的妈妈是聪明滴,哈哈……修补亲子关系的五个注意

 

修补亲子关系的五个注意
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修补亲子关系的五个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