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哈哈老虎爱心心理发展行为育儿 |
分类: 育儿心经 |
【教育孩子要提前备课】
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备课,要了解所讲的内容,找出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让重难点知识易于学生接受、理解;要能把握哪些是学生常出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这是我们备课的大致方式。
其实,教育孩子也需要我们家长提前备课。孩子就是我们手里的“教材”,你得研究Ta,才能了解Ta,才能知道每一个阶段孩子不同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Ta,陪伴Ta。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提前备课,学习,在孩子出现问题、令我们很不满意的时候,我们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埋怨、指责孩子,甚至因为我们的“无知”处理,伤害到孩子。不但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还会让亲子关系蒙上阴影。
这些是我实实在在的体会。自从这学期开学以来,我隐约的感觉到自己又开始焦虑了。就像当初儿子2岁多出现第一次叛逆期的时候一样的焦虑。为了“对付”那个时期的儿子,我大量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虚心向他人请教,经常跟博友们交流,慢慢的我了解了执拗期孩子的特征和处理办法,顺利的帮助孩子过渡。此后整个学龄前,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备课”,让我处理儿子出现的问题时,虽然称不上得心应手,但确实再也没有那么的焦虑和不知所措。这一切源于“了解”!
但如今,我发现我真是不了解一个7岁的孩子,我不知道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我不知道这个阶段哪方面的培养最重要,……因为我没有提前备课!让我一直得意的是和儿子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交流,比如经常通过与儿子“卧谈”来教育他改正坏毛病,但现在儿子居然拒绝跟我谈心,拒绝听我讲道理,我郁闷了;我自以为儿子能够较好的控制情绪的时候,儿子一次次对着我愤怒的咆哮,说出让我无法接受的字眼,我懵了;我原本骄傲于儿子是个规则意识较强的孩子,但当他一次次的因为无法接受游戏中别的孩子不遵守规则而嚎啕大哭,不会处理问题的时候,我无奈了;当儿子告诉我老师说他最近特别浮躁的时候,我困惑了,该怎么教育他克服浮躁情绪呢?我缺少办法!我埋怨儿子不谦虚,固执己见的时候,我心虚的很,因为我在自责,我并没有在生活中示范给儿子什么叫“谦虚”…… 诸如此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让我无奈的发现,自己的“无知”拉远了和儿子心的距离,在儿子的心目中,妈妈让他感到温暖、信任和安全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取而代之的是个遇事就急躁、不够耐心的妈妈,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 放下对孩子的幻想】
【 树立规则 只抓重点】
“在5-10岁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决策和承担行为责任的机会,怎么来达成这些的目的?我们只给孩子制订一个规则,在家庭里面只定一个规则,就是尊重和爱爸爸妈妈;在社会里面也只定一个规则,就是你的行为要不影响他人为前提。孩子就有很多的能力和力量来形成他的内部规则,这就是属于孩子自身的规则。比如说,这个孩子在家庭里面只有一件事情是尊重爸爸妈妈,只要求他这一点,他可以干任何事。比如说,他去摸电,妈妈会说,这会让妈妈担心,而且会打到你。这并不是指使他去做,而是说这件事情妨碍了谁,孩子有一条规则是要爱爸爸妈妈,他就不去做,他也知道做了会很危险,对爸爸妈妈不好,他不去做并不是爸爸妈妈的强行规定,而是他自己生成的很多规则,包括吃饭等,因为他要尊重爸爸妈妈,尊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儿童理解尊重。
【 重拾与孩子对话的艺术 】
与大孩子的对话依然需要艺术,越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好孩子,就越不要提醒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大肆表扬他做的好的地方,鼓励他、信任他,赞赏他。专家是这样举例子的:如果孩子不爱干净,千万不要提醒他是不爱干净的人,妈妈会“好心帮倒忙”,妈妈喜欢孩子爱干净,不要老是提他不干净的地方;如果孩子是小气的,你就要找机会夸他是大方的,只要他把一个东西送给别人,哪怕是他不要的,你就夸奖他,我的儿子好棒,那么大方,妈妈小时候都做不到。那他下次就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因为他太喜欢妈妈高兴了。心理学有一个惯常的说法,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想老虎,就千万不要提老虎这个东西。我们希望孩子5-10岁这个阶段有一个好的行为,我们可以在最初时无中生有,在后面的行为阶段中进行正强化,儿子就会变成你期望的那样的人。
【 行动在思考之后 有耐心 有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