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违犯寺小宝宋体小红旗惩罚育儿 |
分类: 育儿心经 |
我看着小宝,有些幸灾乐祸的说:“完了,这次你完了。你又不练琴,肯定不过关,老师哪能给你星星呀。人家小朋友比你多一颗星,就早拿到小红旗。唉……损失了呀”其实,我也是想提醒老师,不要给小宝星星,给他警示,让他接受教训下次记得天天练琴。说完这些,小宝脸上有些悻悻的表情,但是他没有反应出来。而是埋着头跟着每位上台回课的小朋友练习弹奏。(这就是小宝的聪明之处,‘我知道不行,但是我不放弃,我努力练习,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呀’倒也不用我督促了 )
最后一个轮到小宝。他上台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他的不快和忐忑。一直拉长着脸,也不敢看老师,也没太有自信。弹的还不错,但唱的时候歌词记得不熟,声音就很小。徐老师让他弹了三遍。但一直在他身边鼓励他:“(第一遍弹完)嗯,真不错”“嗯,这个手型很棒,真帅,就这样保持住再来一遍好不好?”“刚才那遍唱的真好,这次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最后再来一次吧,用帅帅的手型和大大的声音,好吧”三遍弹下来,徐老师拉着小宝的手:“小宝,下次要记得好好练琴哈,这次先奖励小宝星星,要是再有下次,就不给了哈。”我注意到,小宝一直挺严肃,并没有长舒一口气,或是侥幸过关后的喜悦之情。回到座位上,我又加了一把‘柴’:“徐老师真是太善良了,真是好老师,还愿意给小宝一次机会。要是我,绝对不会给小宝机会,这次坚决不能给小宝星星。在家不练琴,光靠临阵磨枪,怎么能算表现好呢。要是我,绝对惩罚呀!”小宝低着头,一声不吭。
这时,有小朋友上台领小红旗了。小宝抬起头看着,多少有些犹豫,拿不准自己该不该领。徐老师又适时的想到了小宝:“小宝,你呢,够了10个星星了吗?”我立即肯定了一下“够了。”(事实的确如此)“那来领小红旗吧”。呵呵,这下子,一缕阳光终于照进了小宝的心里,上课这么久,终于笑了。
随后的近一个小时时间里,小家伙一直很认真的听课和练琴。令我惊喜的是,学新课没多久,小宝就趴在我耳畔,坚定的说:“妈妈,我决定回家好好练琴了。不好好练琴真的不行!”呵呵,我对他竖了一下大拇指。他又大声的对徐老师说:“老师,我回家一定好好练琴,我知道好好练琴重要了。”老师也很高兴的鼓励他。
果然,回家后的这几天,小宝都是自觉的练琴。我故作惊讶的问他:“呀,你怎么开始练琴了?”小宝自豪的说:“我和老师说好了,我要好好练琴。”
这节课,是徐老师让我体会到了对孩子“宽容”的威力有多大!
这让我又想起曾经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老禅师想,一定是有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不多时,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以后,老禅师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可是弟子们都知道了,以后再也没有夜里越墙出去闲逛的了。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宽容的力量胜过惩罚!而我,虽然知道“犯错是孩子成长的权利”没有孩子会不犯错,但每每遇到孩子‘屡教不改’时,就火冒三丈,大声训斥或者干脆冷战,不理不睬。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那天,我用心的共情了小宝的心态。当时坐在教室里的小宝,心里并不轻松,从他的表情和认真练习就可以看出来他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惩罚或失去什么,但是。这种内心的‘焦灼’感也是一种心理惩罚!不好受呀。
而且孩子犯错误之后,往往有后悔自责之意,这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此时,如果以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原委及是非曲直,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入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反之,如果孩子一犯错误就惩罚,时间久了,孩子就疲沓了,教育就失去了作用,甚至会导致孩子更加逆反。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
这就是我的感悟,育儿真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好好学习和修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