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因为我们都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我们格外珍惜与孩子的缘分,希望可以好好的养育他们。但是或许因为我们的无知、疏忽,或许因为某些不可抗的外力因素,我们的孩子陷入危险的境地,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媒体中时常报道一些幼童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看的我们都心寒,能平平安安的养育孩子真是很不容易呀!似乎到处都有安全隐患。总的来讲,从空间上分为两大块,室内危险和室外危险;从时间上又分为两大时期,一是会走路之前的婴儿期;会走路之后的幼儿期。如何安全养育孩子呢?我认为
第一,监护人要有“安全常识”
孩子在会走路之前,几乎都是离不开监护人视线的,所以只要具有安全常识的大人小心谨慎,孩子是不会处于危险之中的,这也是我们最好带孩子的时期。
孩子会走路之后,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越来越强,哪里都想去什么都想动,危险系数大大增加!这就要求监护人必须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包括在家中和带孩子外出时,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问题。比如家具的边边角角不能尖锐、孩子的睡床要有护栏、药品放置要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开水瓶、热水杯要远离孩子、窗户要按好防护网等等;带孩子外出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至少大人要具有相关的“安全常识”,这是最根本的!也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表现!
第二,监护人要“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也就是说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以免发生事情时手忙脚乱,遭受损失。
安全养育幼儿期的宝宝,“立规矩”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所到之处,不是把‘危险’搬开,而是明确告诉孩子“这是电源,电源是有危险的,是不可以用手碰的,这就是规矩”“这是窗台,宝宝是不可以在没有大人保护的时候,独自趴在上面或是坐在上面的,这就是规矩”“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可以吃,不可以跟陌生人走,这就是规矩”“电梯门打开时不要立即冲进去,要看看有没有地面再进。”“走到外面不可以离开大人的视线”“大人让宝宝在这里等,宝宝就不可以离开直到大人返回”“不可独自过马路”……等等。这些都是当做规矩,在孩子小时候就要立下,就要反复跟孩子强调的……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安全意识的。
说到这里,我想到,前几天去云台山的红石峡旅游,在一段瀑布上有个窄窄的没有护栏的小石桥,爸爸先带小宝过去之后,安置小宝在水边蹲着,他回去接我。我们俩还到别处拍了几张照片,小宝自己一直蹲在那里,见到我之后,小宝自豪的说:“妈妈,爸爸让小宝蹲在这里,我一直这样做的,这就叫‘值得信任’!”
------只要定下了规矩,孩子做到了,我们就可以夸赞他“真是爸爸妈妈值得信任的好宝宝!”
除了立下规矩,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些图书绘本,用讲故事的方式,教给孩子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求救。
第三,监护人可以带孩子“实战演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我们还要多向孩子灌输这方面的信息。比如报纸、网络中报道的某些儿童安全问题,可以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讨论或者演练,如果是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会怎么做?如此的增加孩子的‘阅历’,应该也是不错的一种方式吧。
带孩子外出,偶然的“走散”一下,也是锻炼孩子安全自救、给孩子增加阅历的一种方式吧。
第四,适当地做做“狠心父母”
小宝喜欢从床上蹦来蹦去,或是绕着圈子的跑老跑去,这样很容易摔下来。所以,我要求过他,不可以在床上疯跑。但是,他并不是一说就接受的。照旧,洗完澡兴奋起来就在床上乱‘飞’,我决定用“自然后果”法,让他自己接受教训。(自然后果”法指的是让孩子从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于是,我不再提醒他,只是每当这时我就在旁边“暗中保护”,终于某一天他一下子从床边上滑了下去,我也没有抓住他。好在不很严重,知道‘理亏’的小家伙,立即自己站起来,坚决说自己没事,一点不疼!后来就没有在发生这种事情。
某些时候,如果孩子很固执不听大人的告诫,后果也不会是太严重时,不妨狠狠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结果,接受教训吧!
当然,生活中也不是到处都是洪水猛兽,孩子也不是时刻都有危险的。大可放宽心,不能因为我们总想保护孩子的心,束缚住孩子的手脚,妨碍孩子的发展!比如不能因为害怕使用剪刀会戳到孩子的眼睛,而禁止其使用吧?不能怕吃花生米会卡到喉咙里而不肯给孩子吃吧?……希望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养育出健康聪明的孩子,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平安顺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