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心:4岁儿子认为妈妈无能
我想每一个做母亲的都和我一样,希望在孩子心目中,一直都是美丽的,是强大的,是无所不能的,是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也是被孩子当做榜样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妈妈的能力无法承担孩子的希翼,无法满足孩子的好奇,无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燃料,甚至连和孩子PK都没有了资格……我们可能就会面对孩子不屑的眼神、可能会被孩子瞧不起,那我们该怎么办?
这样的情景我担心过,我想总会有这么一天的,但没有想过会这么早就来到。我会被一个仅仅4岁的孩子叫做‘笨蛋妈妈’。
导火线是3局五子棋。昨晚爸爸有事,小宝和妈妈下,结果前两局都是小宝获胜(我真是技不如人呐,惭愧
)他就开始叫着:“妈妈真是笨蛋,还赢不了一个小孩呢。”满脸的不屑。于是我就教育他不要这么自大,妈妈会而小宝不会的事情多的是。小宝自顾自的反驳。说着话的功夫,他输掉了第三局,我就说:“你看你光说话,不动脑,输了吧。”没想到,小宝恼了,要求和爸爸玩:“我不想和妈妈这个笨蛋玩了,没意思。妈妈那么笨,和她下,我怎么进步呀。爸爸你来吧。”
气死我啦,我立即‘反唇相讥’:“小宝这么骄傲,你要是输给爸爸,你也是笨蛋。”我的本意是让他也体会一下被叫做笨蛋的感受。谁知,我一语成谶,小宝只顾说话输了第一局。坐在一旁的我幸灾乐祸:“妈妈说对了吧,小宝也是笨蛋呀。”这一句话,让小宝恼羞成怒,大哭大叫:“我不是笨蛋,是妈妈笨蛋。笨蛋妈妈。你这个大笨蛋。”大有和我拼命的架势。我气他也气,我只好把他扛到卧室,让他冷静下来。最后,在爸爸耐心的教育之下,小宝向妈妈真诚的道歉了。事情就算过去了,但是,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伤心,还有内心的拷问。
我在回想:当儿子问我若干‘为什么’时,我通常回答:“去问问爸爸吧;咱们用Google查一查”;当儿子邀请我打台球,我通常说:”妈妈不太会,你教我吧”,输得多的也是我;当儿子要妈妈编一个故事时,我通常说:“妈妈脑子里没什么故事,还是小宝自己编吧。”等等。于是,在孩子心中,爸爸是最聪明的,是无所不能的(其实这是真的
),他是第二聪明的,而妈妈是最笨的。
难道这就是妈妈‘示弱’惹得祸?
我的反思:
我原以为妈妈示弱,可以带给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可以激发儿子保护妈妈的意识,但是我忽略了,毫无原则的示弱,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心爆棚,变为自负,自大,目中无人,从而丧失妈妈的权威地位。
我只是想着示弱,却没有努力提升自己。确实有些知识我都忘的差不多了,但是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学习并且给孩子解释,而不是一味推给他爸爸;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我也应该积极的研究,和他一起玩,一起探索,而不是‘以不会’做借口来推脱;比如下棋,宝爸早就提醒我,要我也努力研究一下如何下的更好,可我一直没当回事,明知道自己不行,却不思进取,活该被孩子瞧不起!想让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却不去做,孩子怎么能服你呢?
现在被孩子瞧不起,不只是因为这些原因。还在于平时说话不注意。我和宝爸,经常拿“你笨蛋呀”这样的话互相开玩笑,我们觉得这很自然,但是孩子却记住了如何讥讽别人。小宝曾经在下棋之初,因为总赢不过爸爸,就非要和妈妈下。我就是这样‘鼓励’他:“爸爸是强手,我们应该和强者下才能进步呀;妈妈已经不如你了,总和不如你的人下,哪能进步呢?”同时,每次他在爸爸那里找不到自信的时候,爸爸也说‘那你就和妈妈下下吧’,言外之意就是,妈妈不如你!所以,小宝今天说这样的话,‘罪魁祸首’还是我自己呀!
我能说什么呢?孩子超越我们,其实是必然,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不能让孩子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忽略了他人的强项。心胸狭隘,目无尊长。
有句古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是时代不同了,孩子们更喜欢‘有力量’的父母。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强项,让孩子看到我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即使没有多么值得夸耀的成就,我们的勤奋、好学、认真、努力、执着上进、善良、乐于助人等等人格魅力也会让孩子受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定会得到孩子的认可,并且让孩子因为这样的妈妈而骄傲。
今天,当我用筷子往易拉罐中引流大碗里的饮料,而没有洒出一滴水,小宝就兴奋的叫着“妈妈,你真聪明!”我顺势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事情,不能因为别人不擅长,就叫人家‘笨蛋’,我们还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行!……”他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我知道,虽然曾经有那么一瞬间,孩子认为这个妈妈无能,但是并不影响孩子对妈妈的爱。
我想让这份爱长久下去,所以我要“不断完善自己”
我想让这份爱不断充实,所以我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
我想让这份爱闪现出令人愉悦的光辉,所以我要努力,让孩子以妈妈为榜样!
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我们的成长脚步一定要跟上孩子,甚至还应该跑到他的前面,那么,加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