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后养老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点话题)

(2010-02-01 05:57:32)
标签:

护工

四项基本原则

老保姆

好友

育儿

分类: 杂谈

 70后养老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点话题)(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亲子的新一轮话题,《70后一族,等咱们老掉牙了都能去哪里?》,自己很有感触。一来,我本身就是70后的一员;二来,我本身是父辈最早响应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的‘产物’,所以,我肩上的担子很重,有老人要独自赡养;而我自己的未来也很无奈,只能有一个孩子,又不能把他拴在身边,等着做他的负担……

     

       前几日到火葬场送一位老人走,看到了诸多送别亲人的悲戚场面,当时我就想,等到我妈妈走到这一天,就只有我孤零零的送她上路了,我自己也会是,只有儿子孤零零的送走我了,心里顿时凄凉一片!

     

       随后,和同事闲聊,聊到她不舍得孩子考大学考到太远的地方,“以后病了,连个端茶送水、背着上楼下楼的都没有”。我就很不同意她的这一观点。有了孩子,我们就已经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了,孩子不是我们自己的私人产物。将来孩子想去哪里,我们都不能以我们的利益去牵绊他们。社会竞争这么激烈,难道我们还能指望生病了之后,让孩子舍弃工作,日夜陪伴在床榻前尽孝道?No,no way!

     所以,亲爱的70后的同胞们,遥想未来的二、三十年后,我们的养老生活,注定是不能与咱们的孩子联系在一起的。我有这么几点忠告,请大家指点:

 

 一. 绝不做无私老保姆

    中国人的传统中,老人是要帮着子女看孩子,其实我本人就是这一传统的直接受益者。不要说我在这里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就是因为看到妈妈带孩子如此的无私和无偿,完全失去了自我,我才这么呼吁的。为孩子们贡献出自己的“余热”,日夜操劳,整日自觉的被拴在孩子家中,任劳任怨。自己却累出一身病,加速了老化的进程,自己受罪,难道孩子心里就好受了吗?老人病倒了,孩子反而要更加忙碌,还不如请保姆来的划算。

     所以,到时候,小宝的孩子,就去请保姆看吧,我这个奶奶可以做个‘助理’,家务嘛,不愿做就找钟点工,嘻嘻,总之,不要麻烦我这个老妈了!我的原则是,我们可以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无私的帮助,但不能牺牲自己的健康,要量力而行。

 

二. 活出自己的风采

     从老保姆的角色中摆脱出来的我们,就可以好好的规划自己老年的生活,年轻时未尽的心愿,这时候看看能不能实现。上个老年大学,学些和自己爱好沾边的东西;和老伴或是知己一起外出旅游;参加老年团体,多结交些朋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看,养儿不如交友呐!到我们那时候,估计社区的活动会更加丰富,即便是多看看年轻人活跃着打球、跑步的身影,也会给咱们注入一些活力吧,我想!

     总之,尽量不和孩子住在一起,过自己的精彩生活!

 

三. 决不进养老院

     曾经有位老教师,也是独生女,照顾卧床的老母若干年,实在是筋疲力尽,就把老人送进了敬老院。结果,老人住进去没两个月就去世了。事后,她很后悔。住在敬老院里,老人眼睁睁的看着周围的同龄人,今天去一个,明天少一个的,心里压力无形中增大,对死亡的恐惧就会越来越大。反而弊大于利。这是多么悲哀呀!

     所以,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是不要去养老院的好。或许几十年后,老龄化增大,社会被迫改善‘办院’条件,养老院也和现在的幼儿园一样的生活丰富精彩了也说不定。那时候再说吧。

 

四.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很早以前就和好友谈到未来的养老问题,好友说,这不简单,到时候咱们几个好朋友都搬到一起,比邻而居,孩子靠不住,咱们靠自己,互相照顾,岂不快活!说的真对,到时候,三五知己,一起携手,慢慢变老,倒是很浪漫呢。住成邻居,有共同语言,又有独立空间;既能相互照料,又能惺惺相惜。同时,再请一些钟点工、护工、义工等等的人员,为我们这些老掉牙的服务,家务活、贴身照料就不愁了,咱们这样做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呢。怎么这么说呢?呵呵,请护工,就是在帮助更多的人有活干、有饭吃嘛!将来,护工等等这类社会资源一定是供不应求的。

   

     或许,二、三十年后,碰巧,你有孩子在身边,可以和你日夜相守,陪伴左右,那你是幸运的,祝福你;

     或许,二、三十年后,无奈,你的孩子远在他乡,无法为你端茶送水,嘘寒问暖,不要悲观,你还有朋友,还有社会,还有许多的同龄人,咱们可以携手一起,乐观的生活,彼此鼓励,互相关怀!

     我们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