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宝自己站在小凳子上,亲手装饰的小人儿
)
70后的我,圣诞节在生命初期没有留下过什么痕迹,那时候我们只知道期待新年时妈妈亲手做的漂亮衣服,和各种美味,再大些,开始期待彼此传递的元旦贺卡。其实现在想想,童年的生活很简单枯燥。真正接触圣诞老人,是在大学里,每年的Christmas
Eve
系里都要举办联欢会,作为必定参加表演的一员,我的记忆才格外深刻。但那时的过节也只是‘羞答答’的被动接受,从没有人主动、大胆的关心“圣诞怎么过?”
而如今,满大街上早早的就被商家烘托出了圣诞氛围,时尚新潮的父母们也把圣诞带回了家,带到了宝宝们的身边。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是我们民族文化开放、心胸宽大的表现。“洋为我用”有何不可?至于形式和意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再创造有何不可?有孩子以前,我们两人也是在平安夜那晚,混入‘开放’的潮人队伍中,在颇有氛围的西餐厅里,小酌一下,这夜只是一个追寻浪漫、维持爱情的借口。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圣诞节给他准备一份小礼物,告诉他这是圣诞老公公给他送来的。但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在去年,我们决定不再这么羞涩的迎接圣诞,而是大张旗鼓的准备将圣诞节介绍给他了。最早提出的居然是很传统的老刘同志。他老先生专门去买来大颗的圣诞树,圣诞帽,圣诞彩灯,圣诞礼物,和装饰品。回到家,和孩子点燃星星点点的彩灯,真是很有氛围哪。孩子对节日的概念比较淡薄,那么圣诞节就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这夜,只是一个认识节日、认识文化的借口。
这周末,看到小宝同学自发的站在小椅子上,装饰圣诞树的样子,又给了我启发。圣诞节,就是多了一个提升孩子创造力、组织力的借口。让孩子自行设计圣诞卡、自行安排party的节目,亲子共同制作圣诞主题的手工……多好的机会呀!
4岁的小宝,我决定更大张旗鼓的给他一个圣诞party!明日,平安夜,将是一个狂欢的借口,一个让孩子感受亲情、友情的借口。
后天清晨,睁眼醒来,小宝同学将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圣诞节就是一个保护童话世界、实现梦想的借口。
这么多的美丽借口,其实也是我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种体现,它真的和信仰、和爱不爱国、和是否丧失传统文化无关。只要快乐生活,何苦不大大方方的接纳圣诞节呢?让孩子多一份快乐,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