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缎微凉原创二十四番花信风系列之杏花文化 |
分类: 散淡小集 |

第十一信:杏花
雨,缠缠绵绵地下,如丝如缕,轻柔,丝润。染湿了远处的山峦,也浸润了地头的草木。蒙蒙的雨帘,仿佛要飘到心里去,让那一块田地,也温润得能长出如丝碧草来。江南的小巷幽深曲折,眼看着要走到尽头,转个弯,依然是寂寥深深。无尽的孤独,飘浮在淡淡的水气之中。就连青石板铺就的路,也沾染上了水意的忧伤与哀怨。小楼里听了一夜春雨的人,才在楼头探了探身子,就听见一声曼妙如铃的叫卖声,娇娇地回荡在澄明如水的迷离中。
“杏花卖唻!杏花要伐……”
一位绰约清俊的姑娘,挽着一篮粉白红艳的杏花,灵秀袅娜地从小巷里走出来,从泛黄古旧的诗词里走出来。一束束扎好的杏花,清丽凝敛,饱含雨水的花骨朵儿,含羞半吐,竟如含情带愁的眼睛,轻轻地撩动着心里那根细细的弦。时间仿佛在一刹那,停止了。没有孤旅,没有尘嚣,没有人生苦忧。有的,只是杏花清雅的香,教人在不知不觉中沉醉。
杏花,花型像梅,却没有梅的风骨;花色似桃,又没有桃的侬丽。“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开在二月烟雨里的杏花,潜意识里就总觉得它是用来遣情伤感怀旧的。有人在羁旅中为那绚丽烂漫的杏花而倍觉温馨,也有人在惆怅中发现杏花绽放之后的朦胧凄楚……而我,深深地喜欢着“沾衣欲湿杏花雨,扑面不寒杨柳风”那种如诗如画般的意境。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烟雨江南。”分明,不是归人,而是游子。不远千里,为江南而来,为一树姿娇花繁的杏花而来。撑了油纸伞,从雨巷深处,悠悠地走着,如同走过漫漫的时间,忧愁与彷徨,已经在穿过杏花雨的时候,随扑面而来的微风而去了。穿过窄巷,穿过寂寞的空闺,穿过寂静的院落,在似浓还淡,似近还远的杏花香里,把江南独有的清静、柔媚与温情,反复地回味。
清明未至,杏花村尚远。潮湿的墙头,蔓爬着水灵的绿意,一枝含苞待放的红杏,淡抹着胭脂,斜斜地探出头来。人在墙下,仰望灰色天宇里唯一的红粉娇俏,突然就觉得这样的勾引很不俗。一如拙朴未凿的村姑,无意流露出来的机灵与天真。有朋友说杏花薄命,虽然有那么一点令人微微一怔的艳,却太容易被风吹雨打落。或许,他是对的。一汀烟雨杏花寒,传递的不仅仅是诗人的忧伤,还送出了杏花不胜雨湿的无奈。杏花初开的少女胭红,渐渐地被雨涮洗成新寡少妇脸上黯然的淡白。凋零,成了一种不可挽回的命运。或许,是在下一滴雨落下的时候,便要坠落到地面,被来往的脚印,碾入尘土,渐渐地了无痕迹……
然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淡喜,似乎完全可以冲淡纷纷细雨带来的轻愁。远处隐若可见的枝头红杏,随风飘扬的酒旗,如同一碗温热的酒,唤起了旅人心头的暖意,飘泊的心,也暂得到了安顿。天,渐渐地放晴了。明媚的阳光下,波渺渺,柳依依,一树树宛若烟霞的杏花,开得难收难管,是那样的绚丽、烂漫。说来也怪,杏花既不是真白,也不是粉红,而是红白夹杂地混在一起。一边有含苞的胭红正在坼开,一边就有极淡极薄,仿如雪片的花瓣纷纷地落下。但有山风吹过,满天满地的暗香浮动,花雨飘飞,低旋,斜舞,轻扫。天是青的,地是白的,阳光,阳光是杏花的粉红嫩白,树下的人,却成了歌里吟唱的风景:“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等到风住花静,早已是香雪铺地了。我想,那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花裀’吧?若待到明月如玉,笛声悠扬,盘腿跌坐‘花裀’上,是否就能把漫天杏花揽入心怀呢?收起一枚江南的杏花吧,就如收藏好自己那浓得化不开的江南情结,诗意情怀。在漫漫的旅途中,携着花香上路,哪怕是走到秋风凛冽的塞上,梦里,也能听见江南少女娇娇脆脆的一声喊:
“杏花卖唻!杏花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