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缎微凉原创二十四番花信风系列之望春文化 |
分类: 散淡小集 |
第九信:望春
望春即木兰科的白玉兰。白玉兰的名,是从诗里逸生出来的:“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须九畹始征兰。” 看见诗句,就仿佛看见枝头繁花翘首天空,洁白如雪,清香如兰。有一种超尘脱俗的美。但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玉堂春。这是广东人的习惯叫法,园林中将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等配置在一起,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玉堂春富贵”的意境。不过现在很少有人这样配置了,大概是因为白玉兰树大花繁能独成一景吧?
旧时戏文里有个叫苏三的苦命女子,艺名叫玉堂春。《苏三起解》是很出名的一出戏,更教我惊讶得合不拢嘴的是,苏三出场,竟然一开口便哭了出来:苦也!好似人世间的悲苦艰难都压到了她的身上,纤弱的身体实在承不住了,非要哭一声,才能喘过气来,才有气力唱下去: “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过眼云烟化灰尘,到如今恍如隔世人。一可恨爹娘心太狠,他不该,将亲生女儿送娼门。青楼生涯非人过,受尽折磨痛苦深……” 你听听看,怎么不苦?一个人察觉出了另一个人的苦,心就会软,就会无限怜悯她,希望有仁人君子来成全她,解下她头上的枷锁,脱了她的囚衣,还她做人的清白与洁净。
望春也是这样洁白得教人心软的花。枝条稀疏有致,一枝一朵,都着在枝梢。花芽肥大,未坼蕾之前,淡金色的绒毛,篷篷地散开,远看仿如笔头,跟木兰很像。但木兰(又称紫玉兰、辛夷、木笔)花仅五至六瓣。望春花九瓣,丰肥质厚。一朵开则朵朵开,参差佩玉排空出,千花万蕊,洁白,犹有雪霜痕。它又是那样的香,幽幽地扑面而来,常让我有摘下来吃吃看的冲动——玉兰花可食用,上海菜中的“玉兰鱼片”,便是把玉兰花瓣与鱼片同炒,取玉兰的清香,鱼片的嫩滑。想必滋味甚好……
春天里我总是很馋,想吃时鲜的东西。新掘出来的笋子、水嫩的荠菜……不要多,只是尝尝鲜。咬一口,就好象把春天吃进去了,新鲜的味道,深入肺腑,然后再以另一种姿态出现。不过白玉兰毕竟是花,隔阑轻解白霓裳的灵透飘逸,还是比较适合开在枝头,而非饱了俗人的口腹之欲。
看见白玉兰开,我总是想起一位女友来,网名唤作木兰春秋。在我的印象里,木兰是娴静无尘的雅静女子。看书看花,都只是静静的,仿佛只有如此春宵清冷,对花对书,才算是两不辜负。这样内敛的女子,现在已经不多了。便是在花里,娴静无尘,亦是不多见的。桃花、李花、杏花,也是一开一树,但它们给人的感觉是茂密而热烈,春意灼灼。而白玉兰,一枝一朵的间隔,让它显得安静孤独。
此花亦是洁净的,盛开的花朵,硕大而丰盈,无一例外地精神饱满,极具生命力。但它又不爱东风拂弄,最厌雨水淋漓。明明一树白玉开得正好,只须一宿微雨,便变了颜色,纷纷决绝地离了枝头,化入尘土。一开俱开,一败俱败。性子之烈,撼枝之美,真是教人错愕不及。
曾在玉兰洁白的花瓣上,用银针写字:尘生暗香。一天一夜后,花瓣上的字迹由馨白转为褐黄,而刻痕犹深,象一朵花的墓志铭,太美,美得令人心惊。因此我总也无法理解张爱玲形容玉兰花开的样子:“高大,开着极大的花,像污秽的白手帕,又像废纸,抛在那里,被遗忘了,大白花一年开到头,从来没有那样邋遢丧气的花。”或许,这是她形容老宅子带给她的感觉吧?那时她被父亲狠打一顿,关在老宅子长达半年之久,悲愤抑郁之情无处发泄,窗前开得正盛的花,便成了城门之鱼,遭遇了无妄之灾。
提起这节小插曲,便俨然想起苏三起解前的一声哭。戏文里皮氏大娘一碗毒面,原是想杀苏三,不想却毒死了亲夫。眼见毒计即将败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嫁祸于玉堂春。教她一弱质女子,含冤莫白,锒铛入狱。她无辜,它亦是无辜。
所幸,此玉堂春不似彼玉堂春,它不必哀号喊“苦也”,因为它并不为一个文人惨淡心情所影响,仍然在年年岁岁、风雨晴阳中洁净地开放着。花开一树,满院芳菲。撷一朵玉兰,放置在浅底的仿古小碗里,放些许水,于是,空气中便有了一层细致而婉约的清香,犹如浓浓的春意被我拾进了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