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物,斧凿之美

(2009-02-28 19:10:17)
标签:

古物

水晶

国画

战国水晶

陶瓷

油画

文化

古物,斧凿之美

笑镜

古物,斧凿之美

(图片转自珠光宝气网)

    有轴承,没有机床,没有电驱动,没有3d建模,一切了然于心,用时间和心血磨出来的艺术品,这和当下流水线上淌下来的工艺品天差地别。中国的古物鉴赏中,针对于陶瓷和国画的标准简直就是矛盾的两个极点。在我看来,国画的价值有待考量,即使通过考量,国画的价值比之油画的艺术含量还是差了几个档次的,而陶瓷艺术才是中华艺术的代表,陶瓷对于笑镜来说就意味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在艺术领域是不可或缺的。

    向老天要绝品的创作方式,流行但却不具有时代的穿透性,而国画总是能和这种方式牵连起来,从一张宣纸的打造开始,一张绝品就开始萌芽了。任何一个国画作家只要有闲有钱有功底,总能砸出一两副说得过去的精品,在油画和陶瓷领域,可没这么幸运。

    古物之美,存在于每一个细节,就拿市面上仿品比较多的料器战国水晶来说,那个年代打磨和钻孔技术缺乏经验和利器,可就是这样,古人还是留下来相当数量的水晶玛瑙管子,两头开进的打孔方式即是特色,也是思维的进步。用放大镜来观察磨孔的印记,能看到一个艺术品成型的艰辛,虽然这东西不知什么钱,也没有宗教或神话色彩的加成,可这老物件有文明的味道,戴在身上就能透出一股子艺术气息。老物件的艺术气息是流水线物件所不具备的。

    这也许是很多人尚古的原因吧。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古物崇尚的就是纯粹,在老水晶里很难发现如今价格没谱的钛晶和绿幽灵,大多博物馆馆藏和私领域的老水晶,也只有白水晶和紫水晶而已,连所谓招财的黄晶都很少出现,这也是我最近的另一个发现,对于招财物品的崇拜,也只是近年来才如此昌盛,以前人们最多拜拜文武财神,可是现在,只要是稍微不常见的物件,都招财。

    招财有这么重要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