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夺百岁以度天年,形神而不衰

(2010-03-19 11:54:36)
标签:

杂谈

分类: 五花八门

如何夺百岁以度天年,形神而不衰

            如何夺百岁以度天年,形神而不衰

    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有的短命,有的高寿,有的突然死亡,有的久病在身,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生理表现。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人长到十岁,五脏初成,血气已经通畅,这是得经气还在下肢,所以喜欢跑。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到二十岁,血气开始旺盛,肌肉正在发育成长,所以喜欢快走。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到了三十岁,五脏完全发育成熟,肌肉结实,血脉充盈,所以喜欢步行。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到了四十岁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都十分旺盛而且平和稳定,皮肤毛孔开始疏松,美好的容颜逐渐衰落,头发略见斑白,这个年岁的人,就像一池平满而不动荡的静水,所以喜欢安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五十岁,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开始变薄,胆汁开始减少,视力开始模糊

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六十岁,心气开始衰退,如果经常忧愁、悲伤,就会血气不足,运动缓慢,精神不济,喜欢躺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八十岁,肺气衰退,魂魄离散,所以言语经常颠倒错乱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到九十岁,肾气枯竭,肝心脾肺四脏及经脉气血也都空虚了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到一百岁,五脏全都空虚,神气也都消散了,这时就只有形体躯壳存在,也就死亡了。

 

    了解了人体的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如何做才能达到以上我们说的天寿的岁数。

 

    首先要“法于阴阳”,法是取法,“阴阳”我们讲了是看得见的,四季的变化是阴阳,昼夜的变化也是阴阳,你顺着它去调整自己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都是顺应阴阳,但有些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或者是你没法想像的古人就告诉你了,数字里面也有阴阳,你也去顺它,13579奇数是阳,24680偶数是阴,这样你在选择日子,选择时辰,选择自己的吉祥数字都可以去调整阴阳。

 

   “和于术数”,“术”是简体字,繁体字是“術”,它泛指我们谋生的技术或是谋生的职业,“术不可不慎”,人选择职业一定要谨慎,中国古代选择标准是,选择这个职业,不光为了糊口,还要有宜于身心健康。所谓“言不由衷”,这种发自内心的不高兴说出来,发自内心的高兴又表达不出来的这种工作,是一种伤害。

  “和于术数”还有一个“数”。中医把数字分为阴阳,奇数为阳,1、3、5、7、9,偶数为阴。另外,你把这个一个点、三个点、五个点摆开以后,它是一个锐角,三,进攻性的方阵。你把四摆那儿,八摆那儿,四平八稳,是个防御型的。所以这就分成阴阳。天地变化的阴阳你是可见的,这些数字变化阴阳,你要是阳气特别旺,你选个阴数,这叫和。你这个阳气不足呢,你选个阳数。这叫“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食就是食物,饮就是饮料、喝水。中医道家有个理论,他叫“取中”,它不提倡纵欲,也不提倡压抑禁欲,它在中间选了个中叫“节欲”,这个节是有节制或者是有节奏的意思,所以吃饭和喝水都要讲究节制和节奏。

 

    “起居有常”, “常”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变化的东西,“有常”的反义词叫“无常”,人死了叫“无常”,人活着就应该是“有常”,应该有固定的起居的生活规律。

 

    “不妄作劳” “妄”字的意思就是死在女人手里就叫“妄”,“作劳”我们管这个“劳”叫作房劳。

 

    “形与神俱”,中医判断人的死亡的标准是,这个人没神了,他就死了,他可能还在能吃、能喝、能坐,我们管这种人叫“行尸走肉”,这个人的元神已经离开他的身体了,所以上古之人活一辈子,是形与神俱,他的躯壳和元神相处的非常融洽,也不会像现在人这样,要死的时候痛苦的不行,非要安乐死才行,人家都得善终,叫预知时日,无疾而终,走完人的轮回,完成天赋的使命,尽其天年了,然后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几天前就开始不吃饭,然后就很安祥的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