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医常用的刺血疗法
(2014-07-20 15:24:02)
标签:
健康 |
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恕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也叫放血疗法。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认准了要放心刺。一般刺血后再拨罐。如舒张的血管,则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
刺血手法:
1、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2、对舒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浅到
刺血后的反应:
1、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2、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
1、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2、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针刺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相传扁鹊在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症”。 唐宋时期,针刺放血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针刺放血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1)高热降温:、十宣点刺放血;(2):点刺放血;(3)头痛:点刺放血;(4)中暑:点刺放血;(5)全身: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曲泽、缓刺放血。【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 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血压。 对症状较重者,务必请医生处理!非专业人员尤其不可盲目应用“放血疗法”。
·······························
穴位养生的针灸师在门诊临床使用的药酒,线上终于可以买到了,我们在淘宝网申请了个店铺,就卖唯一的一件商品,我们自制的外用药酒,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购买,搜索店铺:【穴位养生秘药小店】;旺旺聊天软件我们一般不在线,有事情咨询可以平台上留言。
适应症状: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筋骨疼痛、腰肢酸痛、颈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强制性脊椎炎、肩周炎、神经痹痛、膝关节炎、寒腿,并且对月子病(产后风)、骨质增生性剌痛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