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佛山碑刻-桂馥与《历山铭》

(2014-05-15 21:58:45)
标签:

桂馥

历山铭

分类: 济南金石

桂馥( 1736-1805),字冬卉,又字天香,号未榖、云门,别号肃然山外史,晚号渎井复民。山东曲阜人,生于乾隆二年( 1736) ,乾隆五十五年( 1790) 进士,嘉庆元年( 1796) 官云南永平知县,70岁卒于官。是清代书法名家、篆刻家,尤擅隶书。

千佛山碑刻-桂馥与《历山铭》

中国书法到了清代,唯有隶书重现辉煌,郑簠、朱彝尊,桂馥、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等人把清代隶书推向了高潮。因其学问掩其书艺,故多人对桂馥的隶书作品了解不多,在以人论书的年代里,一个人的官职、环境等对其书法作品的流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曾感慨:“一枝沉醉羊毫筆,寫遍人間兩漢碑。不遇中郎識焦尾,白頭心力有誰知”。与桂馥齐名的伊秉绶,因为做过扬州太守而留下大量的墨迹,特别是榜书匾额,越大越壮观,深受世人喜爱,到康有为时,竟将伊秉绶誉为集分书之大成者。从此,伊秉绶屹立潮头,成为清代碑派书法潮流中的中坚力量,至今还影响甚大。而桂馥却刚好相反,身后慢慢地变得寂寞无名,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其人其书法,在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上,竟然没有桂馥隶书的一席之地,真是让人扼腕三叹。

清著名学者、书法家梁章钜对朱彝尊、郑簠的隶书大加鞭挞,却对桂馥的隶书倍加称赞,他在《退庵随笔》中说: “至我朝朱竹垞,始复讲汉隶,然如垫角巾,聊复尔尔,已为前人所讥。同时郑谷口簠,隶书最著,则未免习气太重,闻其时,有戏於黑漆方几之上加白粉四点,谓为郑谷口隶书‘田’字者,其恶趣可知,不知当日何以浪得名? 此外如林佶人、王虚舟,腕力皆弱,直至伊墨卿、桂未谷出,始遥接汉隶真传。墨卿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未谷能缩汉隶而小之,愈小愈精。‘斯翁之后,直至小生’二语真堪遗赠耳”。

在晚清,桂馥的隶书还是享有盛名的,甚至作为时代的代表加以宣扬。杨守敬在其所著的《学书迩言》中说: “国朝行草不及明代,而篆分则超轶前代直接汉人。若邓完白、杨沂孙之篆书,桂馥、陈鸿寿、黄易之分书,皆原本古先,自出极杼,未可以时代降也”。又说: “桂未谷馥、伊墨卿秉绶、陈曼生鸿寿、黄小松易四家之分书,皆根底汉人,或变于不变,巧不伤雅,自足超唐宋”。

书学大家沙孟海在其名著《近三百来书学》中,评价了自明末傅山、王铎到 20 世纪 20年代中期的书法家 30 人,其中在隶书一节里,谈到了桂馥,他认为: “桂馥的隶字,写得很方整,有些近朱彝尊,但比朱彝尊来的平实,来的雄厚。逸气少一些,但所吸收的汉碑的气味,比朱多了一些了。汉碑种类极多,他大约是出于《华山》、《娄寿》这几种的”。

       千佛山碑刻-桂馥与《历山铭》
                                     历山铭碑刻

桂馥在济南留有不少墨迹,在濟南千佛山历山院西门门房内南壁上就有一則桂馥書於乾隆六十年的阮元撰《曆山銘》詩刻:

    乾隆六十年龍集單閼七月庚戌朔,起居注日講官,文淵閣直閣事詹事、提督山東學政儀征阮元,遊登曆山,勒銘樂石,其詞曰:“登此翠微,堂基戴石。岱麓分陰。媯田啟陌。雷雨坐生,峰巒竸碧。樓駕三重,厓悬百尺。繞廧虹落,瓦閣雲飛。碑頭六代,松要十圍。岑菭藉屐,天華滿衣。隥隨客意,嵐成佛煇。下湧泉原,清交水木。湖平鏡揩,城回帶曲。野氣沈村,林煙隱屋。兩由同秋,千塍共綠。平原似海,曉日開天。燕齊道直,蓬萊景圓。山栖壽佛,臺降飛僊。後之來者,亦百千年。”曲阜桂馥書

  chán yè ,卯年的别称。

             千佛山碑刻-桂馥与《历山铭》
                                   历山铭拓片


(本博文部分文字部分参考张卫武论著《桂馥其人、其书、其论》一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